在岩茶的味觉审美中所谓的陈茶酸味,炭焙火味,甚至一些小品种极具“个人特质”的滋味都容易成为争论的焦点。
同样的一泡茶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酸味肯定是存坏了!”VS“你不懂,这才是老岩茶的灵魂。”
“是岩茶的烘焙焦糖香。”VS“这茶怎么一股碳火味啊,烧焦了?”
这些有争议的味道究竟是失误实锤还是个性化表达,今天就喝茶聊聊关于茶的审美,这些特点究竟怎么在瑕疵与个性之间丝滑走位。
PART.01
陈茶微酸
时间的沉淀还是仓储的失败
对学委来说陈茶的品鉴很不容易找到规律。
有些岩茶陈香浓郁,梅子香顶破盖碗随着热水冲出来,还没喝就知道这是一泡陈茶登场,入口也是陈韵满满,酸味在两颊滋润激发出回甘和生津,喝到后面茶越来越甜,厚重感混合着陈香梅韵带来醇厚又轻快的体验感。
有些茶干香幽微,喝到第一泡甚至感受不出来具体的风格表现,到后续随着茶泡的更透滋味反而更加的醇厚抓人,越喝越感觉这泡茶的内质深厚。
▲一款2017年的马仔洞老丛水仙
另外陈茶的变化特别复杂,在不同的陈化阶段,岩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有明显的区别。
黄财标老师的《中国老茶浅释》中对陈茶的陈化进程就有凝练总结:新茶-陈茶-蜕变-重生-再蜕变-再重生。(相关复习链接:喝茶读书 | 黄财标《中国老茶浅释》,打开一个关于老茶的全新世界)。在从新茶到陈茶,茶是处在不断的蜕变和重生的过程,另外黄财标老师总结了老茶各阶段的陈化风格,其主要特征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型:
陈酸型:陈香初显,带梅香、荷香等,滋味陈纯,果酸显,且爽口;
陈蜜型:陈香带蜜、果香,滋味甜醇带蜜韵;
陈醇型:陈香带奶香、枣香、糯香、谷香等,滋味陈醇温润;
陈药型:陈香显带药香、木香、参香等,滋味醇厚润活”。
▲《中国老茶浅释》中的老茶品质风味轮
岩茶陈化的每一个阶段内部也会有不同的风味倾向,不同陈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味道也不一定代表茶的优劣。
另外要强调陈茶中比较有争议性的一个特征“酸味”。岩茶陈化过程中有一个正常的出酸阶段,如今比较公认的出酸期是5-10年左右的陈茶,在有比较纯净的陈味基础上出现带有类似“梅子香”的酸味,通常被定义味武夷酸,这是岩茶在陈化阶段中的正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