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做熟皮子,怎样制作熟皮子

首页 > 生活和情感 > 作者:YD1662023-04-20 08:04:14

最简单做熟皮子,怎样制作熟皮子(1)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有些民间俗语,人们经常挂在嘴边。但要刨根问底,就会发现这个俗语有点莫名其妙。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大家商量着办,就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但为啥是皮匠而不是木匠、铁匠、泥匠?皮匠就皮匠吧,为啥还是“臭”的?

这句俗语的由来,有人考证出缘于以下这则故事。

话说当年诸葛亮率部南征,准备渡过金沙江征讨叛乱。士兵乘竹筏和小船渡江,行至江心都被大浪卷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一筹莫展。当地几个皮匠做了一批羊皮筏子,蜀汉大军乘筏依次顺利过江,这才有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说法——古人三、六、九多指概数、表示多次、多个的意思。

古代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将宰*牛、羊后掏空内脏的整张皮囊扎口、充入空气。再把若干个充气皮囊串联在一起,将木排置于其上,用绳子绑扎成一个整体,制成渡河用的“皮筏”——现在人们到宁夏中卫沙坡头旅游,乘坐羊皮筏子这种古老的运输工具在黄河中漂流,成为一个固定的旅游娱乐项目。

最简单做熟皮子,怎样制作熟皮子(2)

以上故事,貌似合情合理。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又极可能是讹音、附会而成。

又有人考证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其实是“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裨将者,副将也。古时行军打仗,裨将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往往比观敌瞭阵的主将和“稳坐中军帐”的诸葛军师,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敌我态势观察、判断得更为准确——这才是“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的由来。但为啥“裨将”变成了“皮匠”?这是因为俗语主要在民间流传,老百姓识字不多、见识不广,“裨将”“皮匠”谐音,他们就将自己不好理解的“裨将”讹音成了“皮匠”。

至于为何在“皮匠”前冠以“臭”字?这是因为动物宰*后的皮子不能直接用来缝制衣物,必须用芒硝等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这个过程叫“硝皮子”,民间多称之为“熟皮子”。剥下来的皮子沾有血污,“硝”之前腥臭扑鼻,硝皮师傅就被人们叫成了“臭皮匠”。

最简单做熟皮子,怎样制作熟皮子(3)

前不久,我们到定襄县受禄乡大南庄村采访硝皮匠人巩来治。巩师傅今年77岁,16岁跟叔叔学会皮匠手艺后,60年来未曾中断。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乃至彻底告别了皮制衣物,“硝皮子”这个行当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时至今日,皮匠师傅们要么早就收手不干,要么离开了人世,巩师傅说,他很有可能是定襄、忻州最后一位硝皮匠人。

从“人猿相揖别”开始

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除了会制造、使用生产工具外,就是人类早早就学会了把兽皮披挂在身上御寒。我们的先祖裹着兽皮在风雪中狩猎、捕鱼,采摘、迁移,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从距今1.9万年左右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证实当时的人类已能利用兽皮缝制简单衣物,中华服饰文化史也由此发端。

从野兽躯体上刚剥下来的皮子肯定没法披挂。待其干透后,兽皮硬邦邦的,勉强裹在身上不仅不合身、不舒服,保暖效果也大打折扣,还容易因折皱而破损。先民中的聪明人,先是把皮子用手搓、用骨刀刮、在石块上磨,力图使其柔软些。靠近海边的先民,无意中用土揉搓。离海近的土壤富含盐、硝,反复用这样的盐碱土揉搓后,古人惊奇地发现:皮子柔和了、裹在身上更贴身了、可以用尖利的石刀裁割了。他们把树皮纤维捻成绳子,用骨针穿绳子把几块兽皮连缀在一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件皮衣就此诞生。

最简单做熟皮子,怎样制作熟皮子(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