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到120个这样的钢圆筒
在此之前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过类似的先例
2011年5月15日
第一根钢圆筒被插入海底30米深的位置
12月21日
最后一根钢圆筒插入完成
设计团队仅用了221天
就用120根钢圆筒围成了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小岛
这个被国外专家预言要两三年工期才能完成的项目
中国只用了7个月
接下来修建海底隧道
只需要把第1节到第29节沉管
从西人工岛依次向东连接
然后再把第33节到第30节沉管
从东人工岛依次向西连接
最后把第29节和第30节沉管用接头接上
即可完成
沉管安装人工岛的成功建造给了中国工程师们极大的信心
不过
大家心里清楚
最难的部分
其实还是荷兰公司不愿透露的外海沉管隧道的安装
当时
在国际上沉管浅埋的技术安装方案有两种
一种是刚性方案
一种是柔性方案
但是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需要将沉管深埋20多米
这让不少外国专家都纷纷望而却步
2012年11月17日凌晨
总工程师林鸣
经过反复的思考
提出了一种“半刚性”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种折中的方案
国外的专家起初是非常不屑的
说:“你们中国人还没有资格在沉管领域创新”
在他们看来
这种“半刚性”的方案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在沉管安装领域
中国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走路还不稳当,就想着跑
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不过,受到国外专家的质疑
反倒让我们对自己的方案更加谨慎
毕竟,别人确实在这方面是专家
在半刚性方案提出后的两年多时间里
中国请来了大量国外专家进行刚性与柔性方案的比较
最终证明
半刚性结构是可以解决中国沉管深埋的难题的
方案确定后
林鸣团队将5.6千米的沉管隧道分为33节沉管来组装
每节沉管180米长,宽38米
相当于16个篮球场的面积
重量超过8万吨
这几乎是一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
并且,每一节沉管安装的精度都要控制在毫米级
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又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挑战
而在这之前
林明和团队的沉管安装经验是零
果然
在第一节沉管安装时,意外就发生了
2013年4月28日
港珠澳大桥第一节沉管安装正式启动
按计划
本来是十几个小时就能将沉管运送到指定位置
但是,仅仅200米的距离
用了24个小时才完成运输
正式安装之前
工程师们在深坞里面演练
各项数据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到了实际的海面环境
风速,水流,温度等自然条件都是不可控的
这给沉管安装的难度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经过20多个小时的调整
沉管终于摆放到了合适的下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