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积极拥抱数字人民币,迎接支付新格局
我国数字人民币(DCEP)具备法币性质,同时相较于第三方支付在支付终端和体验上无明显差异,且在安全性、便捷性、费用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认为伴随DCEP用户基数的增加以及应用场景的下沉,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垄断的局面或将被打破,DCEP有望构建新的支付格局。
当前DCEP已经处于试点阶段,形成了由央行发行、主导推动,再通过运营机构分发,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商户平台等共同参与逐层递推的推广方式,目前已在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展开试点,并确立了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10家运营机构。
截至2022年,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商户超过1120.4万家,同比增长209%,累计通过共建APP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8270.2万个,交易金额达到6358.6亿元,截至12月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已达136.1亿元。
因此我们认为支付产业链上各方参与者都应积极拥抱参与数字人民币的推进:
1)商业银行:目前除了提供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机构,其他部分商业银行也通过直连运营机构或是间连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的方式参与进体系中。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拥抱数字人民币推进所蕴含的全新机遇,积极寻求试点资格,此外缩短与互联网支付巨头在后端生态构建上的差距,通过开放银行等方式优化客户体验,提升获客能力。
2)第三方支付机构(数字钱包和收单机构):数字钱包、收单机构分别在零售和商户生态上具有优势,机遇与挑战并存背景下,可以承担平台搭建、场景落地、商户开拓、提供数币解决方案等功能,寻求有助于数字人民币推广的生态合作模式。
同时数币因“支付即结算”在流通过程中减少了数字钱包和清算机构两个环节,可能带给收单机构更大的盈利空间。
3)上游厂商及服务商:数字人民币将牵引参与机构软硬件系统改造需求,如数字货币系统搭建、软硬件系统改造升级、终端机具新建改造,促进支付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3.3 跨境支付红利释放,产业环境向好
支持外贸新业态导向下,国家鼓励跨境支付行业发展,政策红利有望不断释放。
近年来我国相关政策文件不断推出,涉及跨境电商及外贸发展、跨境金融标准制定、外汇收支便利化、拓宽跨境支付业务领域等多个方面,为跨境支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外贸交易变得愈加便利,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
2022年6月,跨境支付行业迎重大利好,央行印发《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一方面加速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合作,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与境内银行合作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另一方面拓宽了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服务的交易种类范围,将支付机构业务办理范围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拓宽至经常项下,场景方面,由跨境电商扩充至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和外贸综合服务等。
基础设施方面,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是由央行组织开发的独立支付系统,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与结算服务,该系统于2012年4月开始建设,2015年10月正式启动,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其迭代优化对跨境支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CIPS系统处理业务440.0万笔,金额9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21.5%。截至2023年4月,CIPS系统共有80家直接参与者,1357家间接参与者,覆盖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处于稳步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