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的顺序性表现在,儿童自我发展的顺序一般表现为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02 01:38:46

婴幼儿发展的特点是指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婴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身体发育是指婴幼儿器官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婴幼儿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例如,儿童言语的发展总是从“咿呀”发音开始,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儿童身体发育遵循自上而下的顺序,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也显示了顺序性的特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指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发展是循序渐进,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比如儿童学走路,从爬行开始,到能独立站立,扶着走,最后放开手独立走,从最初的跌跌撞撞到能够自如地走路,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发展中的大的质变,意味着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比如,婴幼儿对词汇的掌握,婴幼儿最初可能把猫理解成自己家的猫、毛绒玩具,逐步才能掌握猫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在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质变,构成了发展的阶段性,阶段特征之间的交叉又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

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即关键期、转折期和最近发展区等。

(一)关键期(敏感期或临界期)

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的生物学家洛伦兹从动物行为研究中提出来的。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一些研究认为,2-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幼儿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更大。

(二)转折期(危机期)

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会出现心理发展的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但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有人认为,3岁、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和执拗现象。

(三)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由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发挥学生的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