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沉迷于周礼,孔子为什么到最后精通周礼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7-09 03:57:15

这三句话是1.男尊女卑,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3、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一说你就知道这几句话你可能用错了!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古语真实意思!

孔子为何沉迷于周礼,孔子为什么到最后精通周礼(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男尊女卑”意味各安其道

“男尊女卑”,后人觉得是在轻视女人。有的男人抓住这句话折磨女人却心安理得,有的女人觉得自己地位低下心里很不平衡。特别是后来一些道学家将这方面极端化,导致误解更深。

“男尊女卑”来自《易经?系辞》,孔子在学习《易经》后,写《易经?系辞(上下传)》。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高以陈,贵贱位矣。”“干道成男,坤道成女。”说明孔子非常明白万事万物各安其位的重要性。这里的贵贱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贵贱也不同,这里的贵贱指的是人在人生不同阶段中,社会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并不代表能力和身份,更不是思想和地位上的尊卑。

孔子为何沉迷于周礼,孔子为什么到最后精通周礼(2)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男女都要各守其道(比如男人要大气、包容、阳刚;女人要柔美、谦卑、细心),各安其位,而没有地位上的高低。这样都符合阴阳的和谐

之道,家庭才能美满,就如同道家的阴阳鱼一样,互相包含相辅相成。这里更没有歧视女人的意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非和现在同义

说到歧视女人,不能不提那句非常容易被后人误解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个也被后人称为“歧视”女人的话。当时社会上男女是非常平等的。在《诗经》中有很多是写男女之间的爱情,而孔子没有歧视女人的意思。那这句话怎样理解呢?看看当时的语境: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孔子为何沉迷于周礼,孔子为什么到最后精通周礼(3)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引自:《论语?阳货》)

不用怎么译成白话文,就会明白这三段话是上下相关联的孔子与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

这句话倒过来看就明白了:有着“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表现的某些人和道德标准低下、地位比较低下(一般这种人受教育少,道德修养自然会很低,会沾染社会上不好的习气)的人难以相处。此处的“女子”就是代(引申)指某一类人,而根本不是指现在人认为的“女人”。

这再看这句就明白孔子此时说的根本不是牢*话。而是说出一种道理。上下文就可以连贯起来表述一个中心意思:对让人讨厌的种种表现的论述。

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不相信鬼神

第三句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这句被现在无神论者认为是孔子是无神论者的标志。其实如果是这样,孔子为什么一生热衷于复兴周礼,对祭祀的事情也非常热衷。比如《论语?尧曰》中记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在一个普遍相信神的环境中“命”、“礼”、“言”出自于哪里?不言自明。况且孔子曾经三次问礼于老子。

孔子为何沉迷于周礼,孔子为什么到最后精通周礼(4)

其实这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本意是说不要“说什么神仙鬼怪的事情”,言外之意“人”这里你要做好(有正念时)才能谈及神仙鬼怪的事情时,并能得到神仙的眷顾,否则“人”的这一面做不好(对神没有正念),谈及神仙鬼怪是遥不可及的(因为神仙不会在不正的生命面前展现)或者会被恶的邪的东西带来伤害。

孔子为何沉迷于周礼,孔子为什么到最后精通周礼(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