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均匀和平稳,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儿童智力发展。动机具有不跨文化的普遍性,中国学生学习动机具有独特特点,外部动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小学儿童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计算障碍,书写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非言语学习障碍,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缺陷八个。
3、小学儿童自我意识逐渐全面认识,对他人认识也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小学自我意识转为对自己内部品质的评价。
自尊心强的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更积极,缺乏自尊心的儿童往往自暴自弃。
角色采择能力逐渐得到发展。与同伴的交往日益增多,对父母教师的依赖减少。
4、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制约。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自觉纪律形成。
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道德意志行为,道德行为习惯。
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1、青少年身体发展一般特点:身高体重急剧增长和第二性征发育。内体机能各方面都在增强。
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冲击很大。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之产生了成人感。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心理上处于矛盾状态,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具体表现为:
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
3、青少年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度到辩证思维。
4、青少年个性特点:不平衡性;极端性或者偏执性
情绪表现的两极性: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心境变化主要是:烦恼增多,孤独,压抑。
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情绪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5、人际交往:朋友关系日益重要,异性朋友开始产生爱慕之情。与父母情感,行为,观点上逐渐脱离。
青春期的问题,除了成瘾行为,主要有抑郁和焦虑,精神分裂症,自*倾向,反社会行为和青少年犯罪。
第九章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趋于成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课题。
2、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这一时期开始恋爱,建立婚姻和家庭。
3、成年早期智力发展达到成熟,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第十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一般指35~60岁
1、最大特点是稳定和过渡并存。
成年中期需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繁衍感的特征有:文化需求,内在意愿,繁衍关注,种族信念,繁衍承诺,繁衍行为,个人叙事七个方面。
2、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模式: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
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但智慧与专长会对认知老化补偿。
2、成年中期的自我发展有:遵奉者水平,公正水平,自主水平和整合水平。
成年期的初级控制能力基本稳定,次级控制能力的发展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成年中期个性特点相对稳定,有充分的经验对自我进行调节
3、成年中期的承担的社会角色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师徒。角色丰富给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也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也会产生职业倦怠。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般指的60岁以上。
1、总趋势逐渐表现出退行性变化。
一是退行性变化,总的趋势是减退或老化的而不是增长或发展。包括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和记忆。
二是持续性,即增长或发展并没有终止,而持续进行,如晶体智力。
三是差异性,不同心理机能老化的早晚和速率不同,感知觉衰退的快,思维等老化得慢。不同个体存在差异
2、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
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情绪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各种“丧失”激发事件。
3、成年晚期的个性:个性的消极变化多于积极的变化。基本稳定的,稳定多于可变。
4、成年晚期三大挑战:适应心理上的变化,重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新的生活结构。
巴尔特斯等提出的SOC模型成功解决成年晚期个体适应老化的理论模型。
老年人必须在有限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目标(S)
集中资源或手段在选定的领域里实现目标(O)
实现目标的手段出现了丧失或者下降时,个体必须采用相应的策略(C)
5、生命的最后阶段:个体对死亡的认知和死亡观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老年人需要很大勇气来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