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记载在夏商时期就已有相应的夏礼与商礼,夏礼可称为是中华礼仪的奠基,夏朝是比较典型的神权时代。
其将一些有利于巩固统治的旧有的习俗加以规范进一步完善,这些被统称为“礼”,在礼的内容与形式上还是以“神”为核心。
到殷商时期,“礼”是作为奉神行礼之器,主要作为祭祀而延续,但礼仪也逐步有了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
《论语》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的回答恰说明殷商继承了夏礼,周朝继承了殷商之礼,在殷商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约公元前1050年的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礼仪制度。
周礼作为夏商周礼仪制度的集大成者奠定了中华礼仪发展的基本方向,在继承以往礼仪制度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涵盖“凶、军、宾、嘉、吉”五礼的《周礼》。
周礼作为维护西周时期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的礼制,其核心是维护当时的尊卑等级制度。
而后为维护政治伦理及社会道德,礼仪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礼仪制度文化的基调。
二、古代礼仪的变革与丰富随着分封制的分崩解析周天子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由于社会阶级缺乏流动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加之统治不利周王朝逐渐走向灭亡。此时,西周礼章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争论。
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虽处于礼崩乐坏的社会纷争之中,但以孔子为首的诸子百家对礼教进行系统研究与梳理,系统阐述了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