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一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它曾经刷爆了文艺青年的微博与朋友圈,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金句”,爆红程度不亚于当年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论你走出多久,遇到了怎样的挫折与磨难,愿你仍然能够保持初心,保持少年的朝气,远离尘俗的市侩。
这句话里所包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的确激励过很多人。
但少有人知的是,这句话其实是由苏轼的两句词演化而来——“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
相比“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诗词君觉得苏轼的这两句词更为高级,也更深刻。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苏轼说,我常常羡慕啊,这世间如白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这样的人,就连上天都格外怜惜,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相伴。
“琢玉郎”,指的是苏轼的好友王巩,即王定国。
“点酥娘”,指的是王定国的侍妾柔奴。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人人都羡慕那女子,即柔奴,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的时候,那歌声就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开始变法,由此引发了一场轰动整个朝野的“新旧党争”。
作为旧党中的领袖人物,苏轼在新党得势后,屡遭贬谪。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好友王巩也因而受到牵连,被贬岭南。
在古代,岭南是荒蛮之地,偏僻遥远,环境恶劣。
王巩定案后,家奴歌女纷纷离散。
正应了那句话——“树倒猢狲散”。
却唯有一名叫柔奴的侍妾,千里万里,与他一路相随。
从公元1079年到1083年,王巩与柔奴一起,在岭南宾州相依相伴三年。
他抚琴,她弄歌;他挥毫,她磨墨;他不以为苦,她亦不觉岁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