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翻译,夫子何哂游也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09 23:13:43

【原文】

孔子蚤作①,负手曳杖②,消摇③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注释】

①蚤作:早起,比平日起得早。

②负手曳杖:负手,倒背着手。曳杖,拖着手杖。

③逍遥:即“逍遥”,本意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思,这里是散漫游荡、百无聊赖的意思。

【翻译】

孔子早上起床,背着两手,拖着手杖,悠闲在门外来回踱步,口中唱着:“泰山要崩塌了吧?大梁将折断了吧?哲人将凋零了吧?”唱完之后便进了屋中,对着门坐下。子贡听到歌声,说:“如果泰山塌了,叫我们仰望什么呢?如果大梁折断了,哲人凋零了,我们又能依靠谁呢?听歌词中的意思,夫子大概要生病了吧?”于是便加快脚步走进屋中。孔子说:“赐,你为何这么晚才过来?夏后氏停柩于东阶之上,那是还把死者当作主人看待的。殷人停柩于两楹之间,那是介乎宾主之间的位置。周人停柩于西阶之上,那是把死者当作宾客看待的。我是殷人的后代。昨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明王没有兴起,又有谁会将我立于两楹之间的君王那样尊重呢?如此看来,我应该是快死了吧。”不出所料,说过这番话孔子病了七天就去世了。

【原文】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墙,置翣(shà)①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牡丹②质,蚁结于四隅,殷士也。

【注释】

①翣(shà):棺饰。

②单:同“单”,单层。

【翻译】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不知道到底该穿哪一等级的丧服。子贡说:“之前老师在哀悼颜渊时,大声痛哭就好像丧子一样,但是没有穿任何丧服。哀悼子路时也是这样。我们就以悼念父亲一样去悼念夫子,但也不穿任何丧服。”公西赤为孔子设计丧事,依照周代的制度,在棺外设有帷幄,帷幄外有羽饰,灵柩上系有披带;乘车上设置崇牙状的旌旗,这是殷代的制度;用素锦缠绕旗杆,在杆上悬挂着八尺的黑色布幡,这是夏代的制度。子张的丧事,是公明仪为之设计的。紧贴棺身的棺罩是用红布做成的,在棺罩的四角画着像蚂蚁交错爬行的纹路,这是殷代的士礼。

【原文】

子夏问于孔子曰:“父母之仇①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②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注释】

①居父母之仇:居,处在,处于。仇,仇敌,此处指*父母之仇。

②反兵:返回去搬援兵。

【翻译】

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对于有*父之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孔子说:“睡在草席之上,头枕着盾牌,没有任何职务,当以时刻想着报仇,绝不和仇人共处一世。不管在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如果是在市上或公门相遇,拔出武器就和他拼命。”子夏又问:“对于有*兄弟之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孔子说:“不会和其在一国担任职务。如若奉君主之命和仇人在他国相遇,这时应以君命为重,暂不与之决斗。”子夏又问:“对于有*堂兄之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孔子说:“报仇的时候,自己不可带头,应让死者的子弟带头,自己携带武器,必要时在一旁协助。”

【原文】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dié)而出。群居则绖,出则否。易墓①,非古也。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注释】

①易墓:修治墓地的草木。

【翻译】

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都将孝布缠于头上,将一根麻绳系在腰中。但是这样的戴孝方式只有在弟子们聚在一起时才可以,独自出门就不需要戴了。修治墓地的草木,不让它荒芜,这并不是从古至今就是这样的。子路说:“我听夫子说过,举行丧葬礼仪,与其哀痛不足而冥器衣衾之类有余,还不如冥器衣衾之类不足而哀痛有余;举行祭礼,与其恭敬不足而祭品有余,还不如祭品不足而恭敬有余。”

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翻译,夫子何哂游也翻译(5)

【原文】

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绖,文子辞曰:“子辱①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子游曰:“固以请。”文子退,扶嫡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子游趋而就客位。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yí),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

【注释】

①辱:谦辞,承蒙。

【翻译】

司寇惠子去世,作为朋友子游前往吊丧,但是很特别的是他身上穿的吊服,衰是麻衰,经是牡麻经。文子辞谢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死后承蒙您为他穿上这样的吊服,实在是不敢当。”子游说:“这是合乎礼法的。”文子没有明白子游的用意,于是回到原位,继续哭泣。子游看到文子还不自觉,就快步走到家臣们哭吊的位置上。文子见子游就错了位,又来辞谢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又承蒙您为他服吊服,而且还劳驾参加丧葬,实在不敢当。”子游说:“千万不要客气。”文子这时才了解子游的用意,于是退下,扶出惠子的嫡子虎南面而立,就主人的正位,并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死后承蒙您为他穿上这样的吊服,而且还劳驾参加丧葬,虎敢不回到主人的正位上来拜谢吗?”子游见目的已经达到,就由开始的臣位回到客位。将军文子去世了,他的儿子已经为他守了三年丧,除了丧服,而此时又有遥远的越国人前来吊丧。主人身穿深衣,头上戴着练冠,不迎宾,在祖庙受吊,眼泪悄悄地流着、流着鼻涕。子游看到,大力称赞,说:“将军文子的儿子真不简单!礼法上没有的礼节,他竟然做得这么好。”

【原文】

幼名①,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绖也者,实也。掘中(liù)②而浴,毁灶以缀(chuò)③足;及葬,毁宗躐(liè)④行,出于大门,殷道也。学者行之。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子柳曰:“如之何其粥⑤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硕欲以赙布⑥之余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请班⑦诸兄弟之贫者。”

【注释】

①名:起名,作动词用。

②中霤(liù):泛指流下屋檐的雨水。中霤:此处代指寝室中央。

③缀(chuò):拘系。

④躐(liè):践,踏。躐行,殷代贵族的一种葬礼,谓灵柩经过行路神坛如生时,祈求途中安稳。

⑤粥:通“鬻”,卖,这里是嫁的意思。

⑥赙布: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布,古代钱币。

⑦班:通“颁”,发放。

【翻译】

小的时候称呼名字。等到二十岁举行冠礼以后,则称呼其字。五十岁之后就会称呼其排行,或伯或仲或叔或季。死后称其谥号。这是周朝的制度。经是有实际内容的,那就是表示内心的哀戚。在正寝中央挖坑来浴尸,把灶拆毁,用砖头将死者的脚束缚;等到出葬之日,毁掉庙墙而凌越行神之位,直接将柩车拉出大门,不经过中门,这是殷朝的制度。跟着孔子学习的人,往往效法殷制。子柳的母亲去世了,弟弟子硕想要置办葬礼。子柳说:“钱从哪里来呢?”子硕说:“我们将庶弟的母亲卖了吧。”子柳说:“我们怎么能为了葬自己的母亲将别人的母亲卖了呢?这万万不可。”埋罢母亲,子硕想用剩下的亲朋赠送助办丧事的钱财置办祭器,子柳说:“这也使不得。我听说过,真正的君子是不会依靠办丧事发家致富的。我们得将剩下的财物分给贫困的兄弟。”

【原文】

君子曰:“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弁①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②有节。”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③。子游曰:“知礼④。”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⑤。从母⑥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君子未之言也。或曰:同爨,缌。

【注释】

①弁:同“卞”,地名,鲁邑。在山东省泗水县东,洙水北岸。

②哭踊:丧葬仪节,边哭边顿足。

③括发:束发服丧。与前面的“袒”“投其冠”均为服丧之礼。

④知礼:这是子游讥讽武叔失礼的反语。

⑤举:抬起(尸体),似亦可解作“推荐,选拔”之意。

⑥从母:母亲的姊妹。

【翻译】

君子说:“为君主的军事出谋划策,如果不幸失败了,应主动请罪。如果为君王谋划如何保卫国都,国都处于危难之中,应主动接受放逐,让开贤路。”公叔文子登上瑕丘,蘧伯玉也跟了上去。文子说:“瑕丘的山水太招人喜欢了!我死后就要埋葬在这个地方。”蘧伯玉说:“既然您喜欢,我也会喜欢,我愿先死,先葬在这个地方。”弁邑有个人死了母亲,其哭声像幼儿哭母,任情号哭,完全没有节奏。孔子说:“这样的哭法,除了表达哀痛之情没有其他的了,但是关键就在于别人都学不了。在制定礼仪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其传承下去,怎么才能让每个人都可做到。所以,丧葬中的哭泣和顿足,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叔孙武叔的母亲去世了,小敛罢,抬尸的人将尸体抬出寝门,叔孙武叔跟着出门,直到这时他才露出左臂,将原来发髻上的笄纚摘下,用麻重新束发。子游说:“这也算懂得礼节吗?”搀扶生病的君王,太仆之官扶其右,射人之官扶其左。君主死后,也由此二官处理迁尸、正尸的差事。母亲姐妹的丈夫,舅舅的妻子,这二人去世后外甥为其着丧服,君子从未说起有这样的做法。有的人说,大概是因为外甥与其共住受恩,所以才身穿丧服。

【原文】

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曾子与客立于门侧,其徒趋而出。曾子曰:“尔将何之?”曰:“吾父死,将出哭于巷。”曰:“反,哭于尔次①。”曾子北面而吊焉。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虡(sǔn jù)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注释】

①次:旅馆之客房。

②簨虡(sǔn jù):古代悬挂钟磬的架子。

【翻译】

孔子在死者家人旁边吃饭,从未吃饱。曾子和来客站在门旁,其中一个弟子快步出门。曾子问道:“你去哪里?”弟子说:“我父亲去世了,我到巷子去哭他。”曾子说:“回去吧,在你的房间哭。”然后曾子面向北,就宾位而向弟子致吊。孔子说:“孝子以器物送葬,认定死者是无知的,这种态度缺乏爱心,这样做不可取。孝顺的人用器物陪葬,认为死者可以感觉得到,这样的做法是缺乏理性的,这样做也不可取。因此,陪葬的器物既不能取消,也不能做得像活人用的那样完美。送葬的竹器,没有藤缘,不好使用;瓦盆漏水,不适合用来洗脸;木器也没有精心雕琢;虽然琴瑟上了弦,但没有调好音阶;竽笙的管数也不少,但未能吹成曲调;钟磬不缺,但没有悬挂钟磬的架子。这样的送葬器物就叫作‘明器’,意思是把死者当作神明来看待。”

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翻译,夫子何哂游也翻译(6)

【原文】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翻译】

有子向曾子问道:“对于丢掉官职你在夫子那里有没有听说过怎样对待?”曾子说:“倒是听夫子说过,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去世了,最好快点烂掉。”有子说:“这不应该是君子所说的话。”曾子说:“这是我亲耳听夫子说的!”有子仍然坚持说:“这不应该是君子所说的话。”曾子说:“我和子游都听到夫子这样说。”有子说:“那么,我相信夫子应该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夫子这样说一定是有所指的。”这番对话曾子告诉了子游。子游说:“实在了不起,有子的话太像夫子了!夫子以前住在宋国,桓司马为自己制造石椁,用了三年的时间还未完成,夫子就说:‘像他这样奢侈,去世了,还不如早点腐烂为好。’去世了最好快点烂掉,这是针对桓司马说的。南宫敬叔丢官以后,每次回国定会带一车珠宝进献给君王。夫子说:‘像他这样行贿以求官,官职丢了,还不如早点贫穷。’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这是针对南宫敬叔说的。”曾子将这番话说给有子听,有子说:“这就对了。我之前就说过‘这不像夫子说的话嘛。’”曾子说:“你是如何知晓的呢?”有子说:“夫子当中都宰时,曾经规定,内棺四寸厚,外椁五寸厚,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死了就快点烂掉夫子是不主张的。夫子之前舍弃鲁国司寇的官职,来到楚国做官,就先派子夏去安排,接着又加派冉有去帮办,这点可以看出丢了官就速贫夫子是不主张的。”

【原文】

仲宪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①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

【注释】

①示民:向人民表示。

【翻译】

仲宪对曾子说:“在夏朝用不能试用的器物陪葬,夏代用不堪使用的明器陪葬,这是要告诉人们人死后是没有知觉的。殷人用可以使用的祭器陪葬,这是要告诉人们人死后是有知觉的。周人兼用明器和祭器,要告诉人们人死后是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还不能确定。”曾子说:“恐怕不是这样吧!恐怕不是这样吧!专门为鬼魂制定的器皿称为明器;孝子用自己正在使用的器皿奉祭先人称为祭器,两者都是表现孝子的心意的。古人为什么就认定死后的人就毫无知觉了呢?”

【原文】

县子琐曰:“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后木曰:“丧,吾闻诸县子曰:夫丧,不可不深长思也,买棺外内易,我死则亦然。”曾子曰:“尸未设饰①,故帷堂②,小敛③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

【注释】

①设饰:谓入殓前为死者穿衣化妆。

②帷堂:丧葬小殓前设帷幕于堂上。

③小敛:丧葬之一,给死者沐浴,穿衣、覆衾等。

【翻译】

县子琐说:“我听闻在古代,不是由于自己尊贵从而降低旁系亲属丧服的等级,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丧服都是依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制定。举例来说,滕伯文以君王之尊为孟虎服齐衰,因为孟虎是滕伯文的叔父;而滕伯文又为孟皮服齐衰,因为滕伯文又是孟皮的叔父。”后木说:“关于办丧事,我听县子说过:‘办丧事,不能不深思熟虑。棺木的里外要光滑’我希望我死后也要这样办。”曾子说:“尸体尚未沐浴、整容、穿衣,因此在灵堂上挂起帷帆。小敛后尸体已经装扮好,所以就将帷帆撤下。”仲梁子则说:“人刚死,家里人还处于混乱之中,所以在堂上张起帷幕。小敛后诸事已经停当,所以就将帷帆撤下。”关于小敛时的祭奠,子游说:“在尸体的东方应该放上祭品。”曾子却说:“祭品应放在尸体的西方,放在席上而不是在地上。”小敛时在尸体的西方放上祭奠物品,是用了鲁国后期错误礼俗。

【原文】

县子曰:“绤(xì)衰(cuī)(suì)裳,非古也。”子蒲卒,哭者呼灭。子皋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杜桥之母之丧,宫中无相,以为沽①也。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无恶(wù)乎齐(jì)?”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②,还葬③,县棺而封(biǎn),人岂有非之者哉?”

【注释】

①沽:与“楛”同,粗略。

②敛首足形:意思是衣裳足够遮盖身体就可以了。

③还葬,县棺而封:还,同“旋”,不久。县,同“悬”。悬棺,以手拉绳,拽棺而下。

【翻译】

县子说:“如今的人都好用粗葛作衰,用纤细疏松的麻布作衣服,这是不符合古制的。”子蒲去世了,有人在哭他的时候直呼他的名字。子皋说:“这么不懂礼数!”那个人听后立即改正了过来。杜桥的母亲去世了,殡宫中没有葬礼的人,论者以为太粗略了。夫子说:“亲戚刚死,穿着羔裘玄冠这种吉服来吊的人,应该改穿素冠颜色深的衣服才妥当。”去吊丧夫子是不会穿着羔裘玄冠的。子游向夫子问及关于死人送终物品的数量问题,夫子说:“符合家中的实际经济情况就可以。”子游说:“怎样才能掌握其中的标准呢?”夫子说:“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如果财力不足,只要衣被能够遮挡住身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也不会有人怪他失了礼数。”

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翻译,夫子何哂游也翻译(7)

【原文】

司士贲(bēn)告于子游曰:“请袭①于床。”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②叔氏!专以礼许人。”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xīhǎi)③百瓮。曾子曰:“既曰明器④矣,而又实之。”孟献子之丧,司徒旅归四布。夫子曰:“可也。”读赗(fèng)⑤,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

【注释】

①袭:为尸体穿衣。

②汰哉:自矜大。

③醯醢(xīhǎi):醋和肉酱。

④明器:不堪使用的殉葬器皿。又叫冥器、鬼器。

⑤赗(fèng):赠送财物帮助人办丧事。

【翻译】

司士贲对子游说:“我想在床上为尸体穿衣。”子游说:“可以。”县子听了,就说:“叔氏口气太大了!未免太自大了,听着礼好像是他制定的一样。”宋襄公葬其夫人时,陪葬器皿中用一百个瓮装着醋和肉酱。曾子评论说:“明器,说明它是不堪使用的殉葬器皿,为什么要在里面装上实物呢?”孟献子办完丧事以后,司徒派人将主办丧事的钱财归还给了原主。孔子说:“这件事情做的很好。”在柩车还未走之前,将助丧人所赠送钱财和物品在名单上依次宣读,曾子说:“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古制的,这是重复的宣读。”

【原文】

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①矣,如至乎大病②,则如之何?”子高曰:“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子夏问诸夫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居处、言语、饮食衎(kàn)尔③。”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国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反壤树之哉。”

【注释】

①病革:病危。

②大病:讳言死,婉言大病。

③衎(kàn)尔:和适自得貌。

【翻译】

成子高卧病在床。庆遗进来请示说:“您这病十分危险了,如果治不好,该如何是好?”子高说:“我听闻:‘活着的时候应该有益于别人,死后也不能有害于别人。’我活着的时候都未能给别人带来好处,难道我死后还要危害他人吗!我死后,将我葬在一块不长庄稼的地里就好。”子夏请教夫子说:“遇到君王的母亲、妻子的丧事该怎么办?”孔子说:“日常的住处、言谈、饮食,都按照以往的来办。”远方来的宾客,没有地方住。夫子说:“既然是朋友,活着的时候就由我安排住的地方,死后殡殓应由我来安排。”国子高说:“葬,就是藏的意思。何为藏呢?由于人死后会让人厌恶,因此就不想让人看到。所以,只要衣被能够遮挡身体,内棺能够包住衣衾,外棺能够包住内棺,墓的大小可以装得下外棺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聚土成坟、植树为标志呢?”

【原文】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shè)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①之若堂②者矣,见若坊③者矣,见若覆④夏屋⑤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鬣(liè)封之谓也。今一日而三斩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注释】

①封:筑土为坟。

②堂:堂基。堂基之形,四方而高,犹如平台。

③坊:堤防。纵长而横窄。

④覆:以瓦或茅草做屋檐。

⑤夏屋:门廊。

【翻译】

孔子在埋葬时,有人从遥远的燕国前来参观,来人住宿在子夏家中。子夏说:“这难道是圣人在葬人吗?不过是我们这些人在葬圣人罢了,对您而言有什么可参观的呢?筑坟的样式之前夫子曾谈论过,夫子说:‘我见过坟筑得有像堂基的,有的像堤防,有的像两檐飞出的门廊,还有像斧头刃向上的。我死后就要最后一种形式。’这样的形式称为马鬣封。现如今我们为他筑坟,聚土四尺来高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筑成了斧头刃向上的形式,这也算我们为夫子完成遗愿吧。”

【原文】

君复于小寝、大寝①,小祖、大祖②、库门、四郊。丧不剥③,奠也与?祭肉也与?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朝奠日出,夕奠日日。父母之丧,哭无时,使必知其反也。练,练衣黄里、縓(quán)④缘;葛要绖,绳屦无(qú),角瑱(tiàn)⑤,鹿裘衡,长袪,袪,裼之可也。有殡,闻远兄弟之丧,虽缌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所识,其兄弟不同居⑥者皆吊。

【注释】

①小寝:君王平常的居室,又叫燕寝。

②小祖、大祖:小祖,太祖庙以下之群庙。大祖,太祖(始祖)的庙。

③剥:裸露。不薄则要用布盖上,以防尘埃。

④縓(quán):浅红色。

⑤瑱(tiàn):充耳。悬在耳旁的饰物。吉时用玉。

⑥不同居:分开了家。

【翻译】

君王有很多招魂的地方,依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是:燕居之室、办公之处、群庙、太祖庙、库门和四郊。在办丧事的时候,需要将祭品用布盖上,是盖住所有的祭品呢?还是只盖住肌肉呢?等到殡后十天之后,就要置办明器和椁材了。在日出的时候举行朝奠,在太阳没有落山的时候举行夕奠。父母死后,孝顺的子女想到伤心的地方就会哭,是为了让父母的魂魄能够顺着哭声找到家。小祥以后的服装,是以煮练过的熟布作的中衣,其衬里是黄色,镶浅红色的边。腰经改麻为葛。将草鞋脱下,穿上麻绳编的鞋,但是没有鞋鼻。悬在耳旁的充耳是角质的。鹿裘的袖子可以加宽加长,袖口还可以镶边。家中有丧事,刚殡敛完毕,又听到远房兄弟去世,如果和死者是缌麻之亲,不管多远都要前往哭吊。但如若不是兄弟关系,就是比邻而居也不用去吊丧。倘若是认识的人,他遇上了不同居的兄弟的丧事,朋友们都应去慰问他。

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翻译,夫子何哂游也翻译(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