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解析: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间称为“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而且为了“节省开支”,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
故事中有多处采用俯瞰的镜头,更加能清晰和大角度地表现场景和人物的活动。
讲读:
这个俯瞰的画面表现二十三过小年的场景。
一棵干枯的大树,蔓延的树枝,覆盖整个画面,起到装饰的作用。淡蓝色的水彩弥漫了画面。
两只小鸟做出了惊恐的样子。
过小年这天家家都要“送灶王”,天刚黑的时候,把旧的灶王画像揭下来,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糕粘涂在灶王的嘴上,以使他“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用火烧掉。天渐渐暗了下来,厨房里点起了灯。,天空燃起了烟花,他们在院中点起了炮仗,男主人把纸像焚化。
图中母亲端着的馒头,是放在左下图中的缸里存储的,以前没有冰箱,蒸好的馒头都会放在院中的大缸里冻起来,缸上盖个盖子,再用大石头压起来,防止猫来吃。
互动:
1、南方北方的小年为什么差了一天?
2、小男孩在做什么?小女孩、小狗和两只小鸟的反应是什么呢?
3、你家小年是如何度过的?
【第6画面】
原文: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依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解析:
九道弯胡同位于东城区北新桥附近,北京的胡同多是直来直去,小小的胡同一分为五却拐了十九道弯。西城区也有一条九道湾胡同,不过现已改名为百代胡同了,前门外的九弯胡同仍在,实际上要拐十三个弯。北京市转弯最多的胡同是九湾胡同,它位于宣武区东部,东口与铺陈市胡同相连,西口从校尉营胡同通出,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堪称北京城弯道最多的胡同。
画家着意强调北京的城门楼、北京的胡同、大街这种场面性的东西,这个记忆对读者来说是非常深刻的。
以前生活不好,平时很少有机会吃到肉,需要磨剪刀的就会很少,过年时家家都要买鱼买肉,磨剪刀的就开始走街串巷了。所以画家专门在这页加上了这个形象。
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
除尘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以前贴门画、贴春联是有以辞旧迎新、驱邪纳福的意喻。古时候红色的火能驱赶野兽,在寒冬里带来温暖,这个习俗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我们中国最出名的神兽“年”,也最怕红色和爆竹。现在,人们仍然保持着春节时贴春联的传统习惯来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讲读:
一个俯瞰的镜头,把这家人墙里墙外的活动都兼顾到。院里女主人和小女孩在扫尘,而男主人和小男孩则贴着对联和门神。从他们家的外面大门,点名住在九道弯胡同,一个磨刀匠担着挑子吆喝着。
互动:
1、为什么春节期间出现磨刀匠的身影呢?
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预示着什么呢?现在人们还这样做吗?
3、过去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这是为什么?你家还有这样的做法吗?
【第7画面】
原文: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解析:
年夜饭指年尾除夕(大年三十)的阖家聚餐。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中国人的年夜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传统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发菜(寓发财)、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过年家中吃的、用的、摆放的都是有讲究的。比如那天必须吃鱼的时候要剩下点,代表年年有余,放的柿子意喻事事如意,苹果意喻平平安安等等。
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有老人,作为子女的晚辈就要懂得孝敬,懂得去给老人一些关爱和呵护,这一点在家庭团聚上有着重要的体现。
画家为了给读者展现老舍先生笔下当时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场景,专门设计了这非常普通的一家人形象,上有老下有小,儿女双全,想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以这家人的视角来带领读者重温当年老北京普通人家过春节时的情景。这一家人贯穿始终,表现的是一般北京老百姓中下层那种家庭生活。
讲读:
这家老奶奶第一次出现在除夕的年夜饭中,代表着家庭兴旺。女主人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男主人端起酒水致敬老人,老人面带慈祥看向儿孙,满桌饭菜丰盈富足,两个孩子齐敬奶奶,地下小狗低头吃着,木制玉兔活灵活现一起玩,墙上大仙保有全家,奶奶背后山水寿比南山,花开预示富贵,黄色背景温情暖暖,地上的红润的大苹果代表着平平安安。
除夕团圆饭需要全家人都到齐,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如有因故不能回家的人,也要留个空座位,摆上碗筷,象征此人也在场。男主人与老奶奶的大红高凳代表他们在家中的地位。
除夕最热闹的,红色画面喜气洋洋,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
互动:
1、春节的记忆里小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当然是压岁钱,而大人们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们更看重的是迎财神。
2、除夕夜的年夜饭,案头摆的水仙、柿子、餐桌上的菜,家里人吃饭坐的长幼位置,孩子的玩具等等都非常具体,对细节这么关注是怎么考虑的?
3、“家有一老”不难理解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什么位置?
5、除夕在春节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
6、还是年夜饭饺子里吃出的令人惊喜的硬币代表着什么?
【第8画面】
原文: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解析:
守岁,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夜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全家团聚,迎接新岁到来。
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的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即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本书中画面的底色丰富多变,画家根据每个画面上的内容来选择相对应的底色,这些底色不是用颜料涂抹上去的,而是画家有意挑选特殊而有颜色的纸。除夕晚上的背景色,画家大胆地在紫色纸上,用紫蓝色的颜料画出近处的四合院及远处的城楼,室内温暖的黄色及冲入空中的烟火用明亮的黄色油画棒点缀,整幅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在大雪后,除夕夜晚全城无眠的场景中,显得非常地热闹喜庆。
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讲读:
过去的初一早晨,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那会儿没有电视,成年人聊天、打牌,小孩就是满街跑,拿着小灯笼,胡同里头放鞭炮,自己的放完了看别人放,然后互相串院子,跑这院,跑那院,就那么满街跑。然后到初一早晨穿新衣服,给长辈一磕头,长辈就掏出压岁钱,拿着就去买糖啊,买小鞭炮,这是最高兴的。
全俯瞰的视角,有近及远,看到玩耍的人们,空中燃放的烟花,温暖的灯光,欢庆的一家人,整齐排列的四合院。
紫色是一个高雅的富贵的色彩,与幸运和财富、贵族和华贵相关联。带些红色的深紫色可以产生一个暖色盘。浅紫色是较贵的,常常会联想到浪漫。
袅袅升腾的黄色烟花和空中的燃点,孩子们三俩成群来到户外,燃放炮竹,提着宫灯。一派喜气、祥和、温暖和富贵的氛围。而那一家人处在画面的正中央,家人正在团聚。
互动:
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联系你的除夕夜,在这灯火通宵的夜晚除了鞭炮声还可能有什么声音?
2、知道守岁意义吗?(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3、闭上眼,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热闹团圆的除夕之夜吧!
4、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回忆起怎样的画面?
【第9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