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时间的单位要确定下来,用分钟还是用小时都行,不能混用。训练强度怎么取值呢?不是按心率,不是按距离,而是按强度区间。
储备心率强度区间
基本上,有三种运动强度区间分类,一种是自觉量表,一种是最大心率强度区间,一种是储备心率强度黄金区间。
最大心率强度区间
三种强度选定一个,不能总变。如果用自觉量表,就是10个等级,用1-10代表强度值。如果你用最大心率区间或储备心率区间,它们都是5个区间,只是心率的计算方法不同,分别用1-5代表强度值。
比如,你进行的是轻松跑,在1区,强度值就是1,进行马拉松配速跑,强度值是2,也可以根据运动心率确定。如果按自觉量表走,从1到10,就是自我感觉了。
有些人诟病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在连续性耐力训练中的有效性,比如间歇运动中如何区分运动心率很高,间歇心率回落的事实。
我觉得这个不是问题,我在做1公里间歇跑时,训练时间只算每组用时相加,比如跑8组,每组平均用时4分钟,那总时长就是32分钟,休息时间不算在内,强度区间是5区,强度值就是5,训练负荷就是32×5=160
大品牌运动手表一般都有训练冲量的设置,计算方法和参考标准也有所不同。
以佳明为例,它采用的是firstbeat心率算法:
TRIMP<70 定义为轻松训练,指训练不会带来能力提高甚至可能带来能力退化
70<TRIMP<140 为适宜负荷训练,指训练可以保持耐力或者提升适度耐力
TRIMP>140 则是明显提升耐力,使用佳明手表的跑者可以参考这个指标,来评估自己的训练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