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韬中茂与申达律师事务所合并仪式
2016年,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与上海中茂律师事务所合并,上海中茂律师事务所主任盛雷鸣加入观韬管委会。观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4年,经过与创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王泽长·周淑娴·周永健律师行,以及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市中茂律师事务所、上海市申达律师事务所的合并,才有了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的今日盛况。
2004年,华沛德律师事务所与德权律师事务所合并,成立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浩天律师事务所前办公地点
2007年,浩天律师事务所与李文律师事务所合并,成立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这一次的升级在本质上是两家律所的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当时的浩天所,以传统业务中的争议解决、知识产权、房地产、公司证券为优势。而李文所,则在涉外等非诉业务上颇有竞争力,两相结合正好各取所长。
至此,中国律所的合并潮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不仅没有偃旗息鼓,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
2010年,上海清华律师事务所、东欣律师事务所、华利律师事务所、国联律师事务所以及北京王玉梅所的吕琰团队共同合并组建融孚律师事务所。
2011年,成立于1994年的精诚律师事务所与1998年成立的海众律师事务所合并,成立了精诚海众律师事务所,律所很快就实现了创收的100%增长。2014年精诚海众卷土重来,再次与成立于2005年的原众华律所合并,经过两次极为顺畅的合并才有了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的今日之势。
2014年,天达律师事务所和共和律师事务所正式签订合并协议,成立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天达律师事务所与共和律师事务所均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家律所于2010年开始接触,2012年正式商谈,2014年签订合并协议并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整理构架制度,并将2016年作为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元年。
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与君泰律师事务所合并仪式
2015年7月4日,北京市君泰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天驰洪范律师事务所在京举行合并签约仪式,宣布两所正式合并,成立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其中天驰洪范律所由北京市天驰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市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于2013年合并而成。
在中国顶级大所忙于强强联合的同时,中国法律服务区域市场的整合与洗牌迹象明显,合并做大已成趋势。
2001年,福建厦门兴天地律师事务所和厦门衡峰律师事务所合并成立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
2008年,照耀律师事务所、兴天平律师事务所和律证律师事务所以及另外两家律所的骨干团队,组成了八谦律师事务所,也是云南省的第一家百人所。赵耀、何蕊珠、鹿斌、李旭、武侠五人构成了云南八谦的主要领导层。
2012年,广东广信律师事务所、广东信利盛达律师事务所、广东安道永华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优秀律师团队,共同成立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在2017年,广信君达荣列ALB2017年中国最大30家律所。
2013年,四川30余家律所主任及主要合伙人为响应司法行政机关倡导,本着打造本土规模所,做精业务、做大品牌,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使命的宗旨,强强联合、*成立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中国西部律师界的“航母”律所之一。
2016年7月1日,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山西锋卫律师事务所、山西墨法世家律师事务所三家省直律师事务所整体合并成为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
2017年9月29日,山西祝融万权律师事务所、山西瀛谷律师事务所、山西谦诚律师事务所正式合并,成立山西国晋律师事务所。
在一年多时间里,山西律师行业通过合并产生了两家执业律师超过200名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这在山西律师事业发展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
2018年,辽宁同格律师事务所、辽宁东来律师事务所、辽宁诚信为民律师事务所及省内多个菁英律师团队,合并组建辽宁观策律师事务所。
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通过律所合并实实在在的塑造了一大批综合强所。律所合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律师数量的叠加,对律师相互之间的协作沟通,业务能力的互补,律所品牌形象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联盟造就的法律共同体
相比律所与律所之间的合并,多家律所组成的律所联盟,也是律所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2004年11月,八方律师联盟联席会议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山西、辽宁、内蒙古、浙江等地的律师事务所共同创立八方律师联盟这个超大型的法律服务平台,这是中国较早成立的律师事务所联盟之一。
中世联盟十周年合影留念
2007年9月,中国第一个跨国律师事务所联盟—中世律所联盟(SGLA)正式成立。中世律所联盟(SGLA)由位于北京、成都、重庆、广州、杭州、青岛、上海、深圳、沈阳、天津、武汉和厦门等中国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的领先中国律所和包括全球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霍金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在内的外国律所组成。中世律所联盟(SGLA)的中国律所在各自区域内均具有唯一性和领先地位,联盟成员所一起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跨区域法律服务协作网络和品牌影响力。
2007年梅向荣律师加盟盈科,盈科自此补足了腾飞的最后一块拼图。盈科全球律师联盟成立,旨在通过联盟形式与各地精英律所深度交流合作,促进联盟成员所专业水平与收益能力的整体提升。并且盈科创造了中国律所的跨界经营模式,打造了包括旅游,教育,移民等多种服务的一站式平台,中国律所的发展首次不再局限于法律服务行业,盈科的规模也在横跨越来越多的行业,“盈科”品牌的影响也正在覆盖越来越大的市场。
2012年3月30日,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以及福建拓维律师事务所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ECLA),联盟首批成员还包括陕西博硕律师事务所、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江苏鸣啸律师事务所、山西尚略律师事务所、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辽宁同格律师事务所(现合并为辽宁格策律师事务所)六家国内重量级区域性律师所。
2018年5月,由于联盟成员所希望打造一家由中国律所主导的全球精品律所联盟,在中国德和精品律所联盟(ECLA)第十三次合伙人代表大会上,升级为全球精品律所联盟(EGLA),中国律所的规模化逐步走向国际。
除了八方联盟、中世联盟、全球精品律所联盟之外,中国律所联盟还包括:中国刑事律所联盟、联盛律所联盟、汇信律所联盟等等。律所联盟通过品牌联动、资源共享、专业互补等方式有效提升当地律所的管理水平及律师的整体业务能力。
与合并、联盟等方式相比,瀛和律师事务所实现规模化的方式无疑与所有人都不同。2013年,孙在辰、董冬冬、徐双泉、梁迪、申伟、李磊、黄翔共同创立瀛和律师机构,是国内一家综合性的律师服务机构、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法律服务平台。
瀛和以互联网精神为发展导向,国内国际相融合、线下线上相融合、法务商务相融合,打造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服务体系。经过五年的发展,瀛和已在国内外成立三百余家律所,拥有执业律师5000余名,建立15个委员会,服务范围遍及各个领域。
当前规模化已成为中国律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2018年的亚太100强律所报告中,中国律所共有38家上榜,榜单前八名均为中国律所,分别是盈科、德恒、锦天城、国浩、金杜、中银、北京德和衡、中伦,这8家律所的执业律师人数均超过了千人⁷。
04
国际篇
律所“走出去”是浪潮
中国律所的国际化,刚刚起步。
1987年8月19日,由中国国际律师交流中心承办的《中美经济贸易投资法律研讨会》在北京如期举行,来自美国的一千二百多名律师在美国司法部部长的带领下,包机来到中国,与二千多名中国律师同行进行法律文化的交流,中国律师第一次如此直观的审视国际法律服务。
(一)20年的探索与尝试
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量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法律服务需求。但新中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律师制度刚刚恢复,法律顾问处严重缺乏涉外的法律服务能力。
1979年,中信公司受煤炭部委托,为平朔露天煤矿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提供了全程的经济咨询和法律咨询服务。中信集团董事长荣毅仁亲自带队,聘请顾宪成律师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沈达明教授组成了豪华的服务团队,参与项目的谈判和协议的签订。1982年3月24日,中美双方关于开放平朔露天煤矿的协议书正式签订,*冒雨出席了仪式,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并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这一次谈判也让中信法律顾问处的律师们深入的了解了涉外的法律实务,对促进律师成长,磨练团队意志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1982年,以这一批专业人士为基础组建的中信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后,发展势头更为迅猛。1985年,为适应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司法部正式批准中信集团下属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法律顾问处正式更名为中信律师事务所,伴随着中信公司国际业务的不断拓展,中信律师事务所迅速成长为我国改革开放浪潮中,涉外法律服务的排头兵。
1992年,肖微律师暂时离开君合律师事务所参加司法部和英国文化协会安排的交流培训项目,去英国进修法律和律师业务。此后,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硕士,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中国律所与国际律所的差距。
1993年,君合在美国纽约设立分所,时任司法部部长的肖扬出席了纽约分所的设立活动。现在看来,君合国际化的目标就是在那个时候确立的。
199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段和段在美国的西雅图设立了分所。
1998年,曾先后获得日本京都大学法学硕士和博士的姚重华在创立上海协力的一开始就意识到国际业务的重要性。创所初年,就在日本大阪设立了分支机构,以协力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大阪开展业务,这比金杜、中伦等大所的日本分支机构早了近7年时间。
1999年,德恒在荷兰第三大城市海牙设立了分所,将目光聚集到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律所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办公室。
自从1979年,高德兄弟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驻华代表机构以来,大量外资律所随着跨国公司和资本力量一起涌入中国,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
1992年,司法部颁布了《关于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大陆境内设立办事处的暂行规定》,正式允许外国律所在中国大陆境内设立“办事处”。同年,8家香港所和4家欧美所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了办事处⁸ 。
在此后的十年里,共有96家外国所和37家香港所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设立了代表处,其中半数以上来自英国和美国。
在90年代初期,中国律师业的改制刚刚开始,国内律所缺乏独立承办涉外高端商事业务的能力。于是,很多律师选择加入外国律所的办事处,一方面可以获得更高的薪酬,另一方面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到非常多的知识,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在国外律所工作或留学的律师回归大陆,国内的顶尖律所开始具备承担涉外法律业务的能力,中国律所的国际化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觉醒。进入21世纪,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中国顶尖律所开始正视国际市场,中国律所开启真正的国际化进程。
2001年,金杜在美国旧金山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所——硅谷分所(2010年搬迁至帕洛阿尔托市)。
2005年金杜意识到,中日两国的未来必定会在世界经济、贸易、科技方面会有更多合作,金杜与日本三宅山琦律师事务所联营建立了分支机构。
2006年,中伦第一家海外分所,日本东京分所成立。
2006年,段和段加入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联盟US LAW NETWORK,段和段借助平台与世界各地律所进行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
2007年,金杜与澳大利亚GILBERT TOBIN在悉尼正式宣布结成战略联盟。
2007年3月,中伦文德在伦敦金融街设立伦敦分所,中伦文德也是中国第一家在英国伦敦和沙特利雅得设立分所的律师事务所⁹。
2008年,金杜纽约分所成立,搭建起链接中国境内与北美市场的桥梁。
2008年5月,观韬(现观韬中茂)与亚司特律师事务所达成联盟。
2010年,日后的“宇宙第一大所”大成,刚刚走出自己国际化的实质一步,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国际分所。
2010年,中伦文德加入INTERLAW国际律师联盟,是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唯一一家加入该组织的中国律所。与中伦文德一样选择加入国际律所联盟来加速律所国际化进程的还有金诚同达,金诚同达是ADVOC(国际律师事务所联盟)副主席单位,与全球80余个国家的百余家律所建立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谈及中国律所的国际化进程,港澳台地区是非常重要的跳板。
香港在1997年回归后仍旧沿袭过去的法律体系,相比大陆地区,香港的法律环境也更接近国际法律服务的大环境。因此,在香港设立分所往往被看作中国律所国际化的第一步。
2001年5月25日,香港胡关李罗律师行来川交流访问。年末,泰和泰的倪弘律师获得去胡关李罗学习的机会,在港的三个月,倪弘律师深入一线学习了房地产和公司上市业务,并与胡关李罗律师行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拉开了泰和泰“走出去”的序幕。
2004年,金杜与香港夏佳理方律师事务所和吴正和律师事务所合并。
2004年,国浩与在香港享有盛誉的胡关李罗律师行(Woo Kwan Lee & Lo)签署联营协议——这是内地与香港两地大型律所的首次联营¹⁰。
2005年,观韬(现观韬中茂)与香港王泽长·周淑娴·周永健律师行(pcwcc)建立联营关系。
(二)国际化的新时代
在中国律所国际化的前20年里,中国顶尖律所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为中国律所“走向世界”进行了充分的实践论证,无论是分所、合并、联盟、联营都为后来者提供了成功的借鉴。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国律所百舸争流,纷纷涌入汹涌的国际法律服务市场。
2011年,炜衡成立悉尼分所。
2012年3月,国浩通过与巴黎孙涛律师事务所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国浩巴黎办公室。该办公室作为在法国及欧盟从事法律服务的执业机构。
2014年3月,广东星辰在香港设立办公室。
2015年,观韬中茂在悉尼设立办事机构。
2015年,泰和泰在美国正式设立泰和泰(华盛顿)律师事务所。随后数年间,泰和泰在韩国和尼泊尔的分所也先后成立。
2015年,德和衡华盛顿、莫斯科办公室成立。
2016年,泰和泰与香港知名律师行叶谢邓联营合作。
2016年,海华永泰在洛杉矶设立办公室。
2016年,国枫律师事务所在香港设立分所。
2016年,金杜设立新加坡办公室。
2016年,德恒在芝加哥设立分支机构。
2016年3月28日,中国第一家东南亚地区全中资律师事务所在老挝设立,取名八谦老挝律师事务所。
2016年,中银律师事务所与澳门力图律师事务所,香港方氏律师事务所共同组建的中银-力图-方氏(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这是中国第一家由北京,香港,澳门三地合伙联营的律师事务所。
2017年,德和衡成立多伦多办公室。
2018年,广信君达与马来西亚吉隆坡蔡文洲肯律师事务所合作设立马来西亚办公室。
2018年,兰迪上海总部高级合伙人沈孝鸣律师团队主导,兰迪新加坡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
2019年,段和段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设立办公室,这标志着段和段全球战略在中亚地区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