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现阶段,都是什么样的”武夷岩茶”在消耗顾客的钱包呢?
村姑陈总结一下,大致有两种:
1,外山茶。譬如武夷山之外的产区,如建阳,建瓯,政和,松溪等武夷山的相邻县市所产的水仙、肉桂、大红袍、黄观音等。
这些地区,有一些性急的茶农,拿一些不太好的材料,急忙忙地按简化工序,先做一批茶出来先卖着。余下家里更好的一些的材料,慢慢做着,等中秋再上市。
2,简易工序茶。这种茶,茶青来源是半岩之外的一些地区,这些地区按行政区划,也算在武夷山境内,但与三坑两涧相比,算是次两级的茶叶产区。
这些相比较次的茶叶产区,茶青由于出生环境所限,做成高档优势茶(像三坑两涧正岩茶那样的品质的茶)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慢工细活,做到9月份才上市,也卖不出真正的正岩茶那样的高价。
于是,这些地区的茶农和茶商中,不乏miss李那样的灵活之辈,一看苗头不对,立马改弦易张——简化掉岩茶加工当中的一些工序,比如不焙火,只走两道水,早早就把茶给做出来,抢选上市,拔个头筹。
法院审案,有简易程序,但那只是针对某些特定案件而言,是甚少使用的一种程序。
岩茶加工,采用简易程序,虽也只是个别人的行为,却明明白白,给买它的茶客,带来了损失。
简易工序,毕竟不如常规工序。简化掉了工序,但价格却没有减少,依然是常规工序的价格。
这就有点儿以次充好的意味了。
《4》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减少了工序,提早上市的茶,不能算做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的工序,最关键的一步是焙火。
焙火,是为了让岩茶的性状稳定。并且,焙火的次数,决定着岩茶的口感、汤色和香气。
同时,焙火是有成本的,多焙一次,便多一次成本。焙火的次数,便自然而然地决定着岩茶的价格。
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要让自己家的茶提早上市了——少焙一次火,或者干脆不焙火,成本上差了一大截,口感上,一般人却喝不出差别来。
从商业角度来说,选择不焙火或者少焙火,不但节省了生产成本,还抢到了上市的先机,能先一步占领市场份额,且还不太影响茶叶的品质,毕竟,普通人也喝不懂两者间的口感差异来。
既然有捷径走,大把的人选择这种方式,便完全可以理解了。
只是,这不焙火的岩茶,它真的已经不是岩茶了。
白马非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