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虚者如彼单字翻译,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2-01 12:15:46

今天教学苏轼的《赤壁赋》。

赤壁赋》是散文中的极品,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镇馆之宝”。

盈虚者如彼单字翻译,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翻译(1)

文本以“水与月”为线索,用“主客问答”的写法展开内容,无论写景、叙事、议理、抒情,都达到极致。

此文写出了人生的各种小确幸,如美景可观,美酒可醉,美文可赏,美友可会,美人可追,也写出了人生的短促感、渺小感、失意感,无常感,以及祭出佛家、道家的利器,克服人生的失意从而获得释然超脱感的心理历程。

文章道出了人生的普遍际遇,展示了建构人格三角形的强大魅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广泛共鸣,对人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故而流传千年,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然而在翻译此文时,学生却发现教材注释存在错误。

像以往一样,我让学生上台翻译,学生看着屏幕上的原文,逐句翻译,译至“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学生卡壳了。

我开始引导:“逝者如斯”引用了哪本书上的典故?

学生一下子想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不是《论语》上的语录吗?

盈虚者如彼单字翻译,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翻译(2)

应该怎么翻译呢?

学生说:流逝的光阴就像这江水,却不曾流走。

“江水不曾流走,这个容易理解。你能说明一下吗?”我抛出问题。

学生用地理书上水循环的原理作了解析。

“时间不曾流走,怎么解释呢?”我继续提问。

学生语塞。

我只能解释:时间虽均匀流逝,但却留存在史书上,保留在人的记忆中,所以也可以说不曾流走。

比如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演绎《大秦帝国》的壮剧,再现《大汉天子》的雄风,复活《康熙王朝》的场景,让人重回历史的现场,感受古人的柔情雄心。

就在刚刚,我们完成了对教材注释的颠覆,实现了对教材编辑的完美超越,我们了不起!

教室响起热烈的掌声。

教材是怎么翻译的呢?立此为据:

盈虚者如彼单字翻译,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翻译(3)

“教材翻译为什么是错的?”我抛出新的问题,并请课代表回答。

课代表说:“逝者如斯”是用典,并且是言典,它有固定的含义,只能翻译为:流逝的光阴就像这江水。这是其一。

其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通常是不同类的,而教材给出的解释是: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水像水,这太不可思议。苏轼不可能这样弱智,教材编辑有些脑残。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课代表。教室再次响起热烈掌声。

教材对“盈虚者如彼”“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翻译也是错的。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