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过于贪求声名,所累及的恶果,往往不是滑稽戏就是悲剧。余光中其人其文,当然都有可扬可抑之处。但人无完人,若只攻其瑕疵,而不计其余,世间之人只怕多数都没继续活的资格。人谁无过,几十年前的往事,况且是那种在恢诡殊形时代所犯下的错误,也不好过度诛求。
更何况,余光中的文学实绩,岂是凭着媒体炒作、个人“招摇”就能做到的?余光中当年所犯,是上纲上线之错,而今难道得还施彼身吗?据陈漱瑜回忆,1981年底,唐弢在港开会遇见余光中,余私下曾对早年“倾向不好的作品表示了忏悔”,这应该是真心的。
尽管,我们同样也需要明确的是,“斯言之玷,不可为也”。世间一切皆有痕迹,人生的污点,再久终究还是污点,不管多么花团锦簇的文字,都断难涂抹掉。余先生晚年,不肯向受他打击的同行正式道歉,不肯公开说明全部经过,个别要件甚至“死不认证”,确实是错上添错。
他事后的那些回应、自辩,不止不够光明磊落,也太损“当代文宗”的光华。
知乎上一个高赞答案讲,“余光中有点郭沫若的意思,所以这么多年他也就讲乡愁,别的不讲。在大是大非上迎风摆,墙头草确实洗不掉”,这几乎是某种坐实了。
我很喜欢的学者吕正惠,曾这么下断语:“余光中人品不佳是事实”,他“也许是更'聪明'的人”,“在台文坛很少人愿意(或敢于)公开赞扬他。两岸情势一改变,他就往大陆发展,没想到20年之间,就造成‘余光中热’,真是令人感慨”云云。昔年恩恩怨怨,无非群鸡争虫,如今回头再扒,娱人娱己聊资谈助之余,也着实让人为之低吟感喟。
炉火寒温处,和弦岂式微?余先生57岁那年,写过一篇名文,是为《假如我有九条命》。他幻想着,可以有更多的人生,去应付人世的飞扬尘屑。其实,像他这样的,包括其“知友”余秋雨在内,若真要有9条命,单用去应付此生毁誉,怕也不够吧!
2020.10.9晚,江城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