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古代的“布”指的是麻、葛之类的非丝质织物,布衣则指以麻料、葛料制成的衣物。
由于麻布和葛布价格低廉,是下层老百姓最常见的衣物布料,故以“布衣”借代百姓。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自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纨垮:垮同“裤”,纨垮即为用丝绸制成的裤子古代福、绮都为内穿,
儒家反对奢侈,认为不应该用丝织品来裁制内衣,《礼记》当中就有“衣不帛福绮的记载。
六朝时期的世家子弟用白色丝绸来做裤子,被称为“纨绔子弟”。
后来,“纨绮”就用来贬称养尊处优、游手好闲之徒。
《红楼梦》第三回中,借《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三)以特殊服饰特征区分人物
不同的社会身份往往有不同的服饰特征,因而亦可以从一些特殊独有的装饰判断其社会身份。
巾帼: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裱黑色增帛或彩色长巾,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
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