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手无一兵一卒,却胸有沟壑的张君瑞了。这样才华横溢、见微知著、胆识过人的男子,如何能不让崔莺莺倾心?张生只是一介书生,但王实甫却妙笔生花,塑造出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让地位悬殊的爱情变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体现了剧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让故事变得回味悠长。
崔莺莺:逻辑思维清晰,为他人着想,勇敢而知变通患难见真情,危机也能见人性。当孙飞虎兵临城下,扬言不嫁莺莺就要放火烧寺时,年岁更长的相国夫人六神无主,而年岁尚小的崔莺莺却冷静机警。寺庙中有老母幼弟,有亡父的灵柩,还有吃斋念佛的和尚们,她迅速地分析出了自己要保护的人群。
原文道:“第一来免摧残老太君;第二来免堂殿作灰烬;第三来诸僧无事得安存;第四来先君灵柩稳;第五来欢郎虽是未成人,须是崔家后代孙。”
若是一般的闺阁千金,此刻早就哭得不能自已了。而崔莺莺临危不惧,瞬间权衡利弊,并且愿意为了他人献出自己的一生,其勇气令人钦佩。
而她的思考也是层层递进的,首先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自己同意嫁给孙飞虎,保全其他人,但是此举有辱崔家名声,婚后也必然受折磨。很快,她又想出了第二个办法,那就是自尽之后,把尸首交给孙飞虎,贼寇得不到想要的人,自然会退兵。
原文道:“待从军又怕辱没了家门,我不如白练套头儿寻个自尽。将我尸榇,献与贼人,也须得个远害全身。”
第二个办法反映了女子对守节的看重,但玉石俱焚可能会激怒对方,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案。于是,崔莺莺又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并且为她和张生的结缘提供了可能。
原文道:“恁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崔莺莺以婚姻作为赌注,许诺嫁给能退敌的人。一来,英雄能解开寺庙围困之局,保护家人和自己。二来,英雄救美是美名,也不会妨碍家族声名。三来,在困境中拯救她的人必然是真心爱她的,与贪恋美色的孙飞虎不同,她今后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这个办法几近完美,而崔莺莺一步一步想到了最佳方案,令人不能不为她的玲珑心思击节赞叹。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崔莺莺的思想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而作为深闺少女,她手中唯一的筹码就是她自身,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程氏遗书》卷二十二: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程颐,曾经对男女婚姻发表看法,认为男子再娶和女子再嫁都会导致夫妻观念淡薄。而他的这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被统治阶级发展为专对女子的要求,变成女性追求自由的枷锁。
王实甫是元代人,笔下的崔莺莺在绝望中想到自尽,符合从宋开始的越来越严格的女子贞节观念。然而,崔莺莺的鲜活之处在于,她也是一个渴望活着的人,不想为了虚名而自尽,而是想为自己的未来搏一把。所以,她放弃了普通女子常用的第二个办法,另辟蹊径,为人生赢来了一线生机。在这场较量中,崔莺莺试探出了张生的爱意、能力和胆量,也避免了嫁给贼人莽夫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