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1(毫无疑问)
i =i (感觉是句废话)
i 2=-1(上面已经说明了原因)
i 3=(i·i )·i=-1·i=-i(三次逆时针旋转90°,相当于顺时针旋转90°)
i 4=(i·i )·(i·i )=-1·-1=1(四次逆时针旋转90°,回到初始位置,循环结束)
i 5= i 4·i=i(开始下一循环,逆时针旋转90°)
(图片来源: betterexplained)
同时,上图也不知不觉地将数从一维的实数域拓展到了二维的复数域,即实数与虚数的组合。或者说:复数=实部 i·虚部。例如,一个复数Z 的实部为1,虚部也为1,则可以得到复数Z =1 i。
复数Z 可以看作是复平面上的点(1,i ),如下图。即沿着实轴方向前进1,沿着虚轴方向再前进1,其在实轴与虚轴上的投影值即为实部与虚部的值,其长度或“模(Modulus)”为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根号2,该点与原点连线后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为45°,该角度称为幅角(Argument)。既然又有长度又有方向,因此复数也就可以看做是复平面上的一个矢量。
(图片来源: betterexplained)
为了描述复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写成更为普遍的形式:
其中,a 和b 分别称为复数Z 的实部和虚部。
而Z 的长度或“模(Modulus)”为Z 点到复平面圆心处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