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咏西湖赏析,双调折桂令咏西湖译文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06 23:30:41

301.汪元亨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

直志定行藏,屈指数兴亡。

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

壶觞,夜月松花酿。

轩窗,秋风桂子香。

此曲赞美隐居生活。前边《雁儿落》四句,抨击世态污浊;后边《得胜令》五句,赞美隐居生活优美恬静。两者对照,表达出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前两句是说闲时不要抱任何幻想,静下来仔细思索世上纷繁的情况。三、四句是对这繁纷的情况进行具体描写(一是恃强凌弱,弱肉强食,而强者背后更有强者,危机四伏;二是世人贪得无厌)。念及此,他决定避世隐居。于是就过渡到写隐居情趣。先谈论历代兴亡,置身山林湖海,襟怀开阔,兴味悠长。在月夜提壶举杯,畅饮松花酿的醇酒;在轩窗下起居,秋风送来桂香。

302.李邦祐 [双调]转调淘金令•思情

初相见时,止望和他同偕老。

心肠变也,更无些儿好。

他藏着笑里刀,误了我漆共胶。

他如今漾了甜桃,却去寻酸枣。

我这里自敲爻。

怎生消?

怎生消磨得我许多烦恼?

这是写一位女子失恋的曲子,深刻地表达出了她失恋后情感上所受的煎熬与折磨。语言通俗,巧用比喻,使得作品生动活泼,值得一读。

303.舒頔 [双调]折桂令•寿张德中时三月三日

问仙娥何处称觞?

帕递香罗,寿祝张郎。

整整杯盘,低低歌舞,澹澹韶光。

想无愧乾坤俯仰,且随缘诗酒徜徉。

乐意何长?

人醉西池,月上东墙。

这是一支祝寿曲。但写得有情、有事、有景,融情、事、景于一炉。全曲将祝寿酒、月夜晚宴的场面与情态,均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

304.查德卿 [越调]柳营曲•江上

烟艇闲,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

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

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

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

这里的渔翁实际上是位隐士。船上饮酒,醉醒已是傍晚,但闻啼鸟声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清脆悦耳,其乐趣不减当年严子陵隐居富春山。今夜月色颇明,渔翁又摇着船儿驶过江湾去垂钓。因为贪看水中的月亮,一不留神握渔竿的手松开了,只能眼睁睁望着渔竿从蓼花滩上漂下去。此曲妙在最后两句,把渔翁那种飘逸洒脱、悠然自得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305.汤式 [越调]寨儿令•听筝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

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

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

滴碎金砌雨,敲碎玉壶冰。

听,尽是断肠声!

这是一篇听筝乐后的评论。开篇三句,点明作者是在酒后微醉的黄昏时分,倾听邻近小楼上有人弹筝。接下去是对演奏者艺术技巧的赏析评判。首先是审视音乐演奏本体:音律和谐,指法娴熟。其次,用物象比喻来形容筝曲之美:如黄莺细语,像大雁悲鸣;如骤雨滴落台阶,冰块被敲碎。再次则是筝曲能弹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因此,弹筝才能达到了艺术美的极致。“听,尽是断肠声”则说所弹之情,全是无尽哀怨之情,将筝曲的思想内容具体化。

306.汤式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幺)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之作,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前面最后一句“老树替人愁”是过渡句,是情景交融之句。从曲中所述看,可能是作者晚期作品,抒发年华易逝之哀情,但在人生感慨中,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

307.汤式 [双调]天香引•留别友人

乍相逢同是云萍,未尽平生,先诉飘零。

淮甸迷渺渺离愁,淮水流滔滔离恨,淮山远点点离情。

玉薤杯拼今朝酩酊,锦囊词将后会叮咛。

鱼也难凭,雁也难凭,多在钱塘,少在金陵。

此曲是送友赠别之作。白居易诗云:“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能倾盖如故,为的是同样的天涯沦落,同样的书生意气。这样的结交,反而能使两颗灵魂更加靠近,互相温暖。然而邂逅相遇,却匆匆又要分手,顾不上畅叙生平。谈不完的话题是动荡漂零,宛若山河都满含离愁。书信难达,也只好盼望后会有期。描述真实,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308.汤式 [越调]天净沙•闲居杂兴

近山近水人家,带烟带雨桑麻,当役当差县衙。

一犁两耙,自耕自种生涯。

首先,曲子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此作特别鲜明地提出了“一犁两耙,自耕自种生涯”的思想,这却是难能可贵的。其次,它还提到了“当役当差县衙”。就是说,在躬耕田园的时候,还要听从当时政府的差遣,尽某些社会义务。以上两个方面,使得此作的思想内容矛盾而又统一。

309.汤式 [越调]柳营曲•春思

鸦髻松,凤钗横。

碧窗梦回春昼永。

离绪蒙茸,倦眼朦胧,清泪滴香容。

恨东君多雨多风,盼王孙无影无踪。

柳添新样绿,花减旧时红。

尽在不言中。

此曲写闺怨,表达出女子伤悲之态,“恨东君多雨多风,盼王孙无影无踪”更是吐尽其心中幽怨。写得情景交融,形神相依,离情别恨尽在眼前。通过女子之态,女子之心,女子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等方方面面予以表现,言约而意丰。

310.无名氏 [南吕]干荷叶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

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这是一支咏史小曲。开篇“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句用托物起兴的手法,说明在杭州的南宋小朝廷已经日薄西山。下句“宋高宗,一场空”说明其偏安于杭州建朝的美梦最终破灭。曲子讥讽了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权,锋茫毕现直指南宋皇帝宋高宗;同时也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叹。

双调折桂令咏西湖赏析,双调折桂令咏西湖译文(13)

311.无名氏 [正宫]叨叨令

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

老了人也么哥,老了人也么哥,英雄尽是伤心处。

这是一首感叹人生的怀古曲。开头四句为连璧对,先后列出“长安路”、“邙山墓”、“乌江渡”、“邯郸树”四种意象,分别冠以“黄尘”、“折碑”、“西风”、“夕阳”等修饰短语,使这四种意象蒙上了一层萧条、冷落的色彩。往日那些奔波功名的士子、不可一世的权贵以及叱咤风云的英雄,如今都化为烟尘,空留下令人感伤的遗迹!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空之间的矛盾,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由此引出作者深沉的慨叹:“英雄尽是伤心处!”辞气豪逸,感慨万千,发人深省。

312.无名氏 [中吕]喜春来

窄裁衫裉安排瘦,淡扫蛾眉准备愁。

思君一度一登楼,凝望久,雁过楚天秋。

此曲写闺情闺怨。“安排瘦”、“准备愁”,极写主人公既怕离愁又不得不准备咀嚼离愁的复杂心态,用语新奇,使人耳目一新。“思君一度一登楼”,则直白急切,写思念之深之切,亦生动洗练。

313.无名氏 [正宫]塞鸿秋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

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

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此是首咏情曲,立意新颖、风格诙谐。奇绝妙绝的比喻使作品机趣横生,而全曲尽量以“月”押韵,富于变化而又不觉勉强。这更使得此曲生动有加。

314.无名氏 [正宫]醉太平•叹子弟

寻葫芦锯瓢,拾砖瓦攒窑,暖堂院翻做乞儿学,做一个莲花落训道。

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领千补百衲藏形袄,系一条七断八续勒身绦。

这的是子弟每下梢。

这首散曲生动地刻画了纨绔子弟沦落乞讨时的乞丐形象:有声有色,有悔恨之情,有冷静思考。沦为乞丐,意味着丧尽家产,丧尽生活的本领,是人生的悲剧。这在乞丐本身,无可奈何、悔恨莫及;而旁观者却可以有同情、怜悯、感叹,也可以从中引出教训。作者以“叹子弟”为题,在字里行间流露了这种感情。全篇感叹膏粱子弟的可悲下场。在作者看来,骄奢淫逸的生活养成了他们好逸恶劳、百无一用的公子哥习气,他们的才能、青春、理想和进取心,在这种纸醉金迷的繁华生活中消磨已尽,等待他们的将是家业破败,自身沦为沿街托钵的乞丐这样的下场。慨叹之中,自存一种警世的关怀心肠。

315.无名氏 [仙吕]寄生草

花影儿来来往往纱窗外,光皎洁明明朗朗月正斜。

金炉中氤氤氲氲香烬烟消灭,银台上昏昏惨惨忽地灯花谢。

冷清清孤孤另另怎生捱今夜?

小梅香俄俄延延待把角门关。

不剌,谎敲才更深夜静须有个来时节。

此曲写女子先生情人赴约时焦灼、喜悦、犹疑、患得患失的心情。宋人赵师秀诗曰:“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份闲雅,深处情网中的女子是不会有的。小梅香(丫环)十分理解小姐的心境,一直拖延着关门闭户的时刻,女子对情人的信任支撑起漫漫长夜的期待与相思,支撑起所有爱情中痛苦和幸福的意义。

316.无名氏 [大石调]初生月儿

初生月儿一半弯,那一半团圆直恁难。

雕鞍去后何日还?

捱更阑,淹泪眼,虚檐外凭损阑干。

这支小曲写思人念远。主人公可能是位满腹幽怨的女性。用夸张的手法给信口雌黄的骗子画了一幅漫画,与前面无名氏《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曲语言浅近,有如口语。修辞的运用均贴切生动,具有民歌风韵。曲牌名取开头前四字,可能是此无名氏自创的新调。

317.无名氏 [中吕]朝天子•志感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奈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则小学,修身则大学,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

这两首曲子题为志感,实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第一首,锋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的倒有人夸荐”为全文主旨。第二首,抨击元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返观全篇所写,两种人,两种命运,形成了鲜明、尖锐的对照。读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不引起读者的反思。讽刺的依据是正义感。作者对不读书有权、不读书最高、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智和能不及鸭青钞的丑恶现实,实抱有无比的轻蔑,暗含莫大的嘲弄。这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作者的态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他的精神所本,仍是当时已被践踏了的文化传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这一种基于自己信仰的正义感,也就不会产生震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318.无名氏 [越调]天净沙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这支曲子吟咏塞外秋景,语言质朴,格调清新,色彩艳丽,无一般咏秋之作之感伤,别具一格,堪称佳作。

319.无名氏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

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

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抒情主人公不畏“道路阻且长”而“行行复行行”,当是出于不得已。是迫于生计而离家宦游,抑或是探访亲友、奔走生意?我们自是不便妄断,然而,“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不正透露了他身不由已、势在必“行”与回“盼”再三、意“懒”步迟的自身矛盾么?心理负重如此,在“夕阳西下”之际,焉得不有“断肠人在天涯”的苍凉感受?那么,此时的蓦然“回首”所看到的“山无数水无数”,自然都是“情无数”的具体化了;这杂多“情”味中包含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与“警”悟。

320.无名氏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这是一首运用高度夸张手法、表达强烈讽刺意义的小令精品。起首三句,在三个分述和一个总括中,无一字言“贪”,而贪者形象自然跃然纸上。五六七句用三个逐步深入的意象,继续挖掘贪者之心:对一切可以捞一把的事物,从不轻易放过。鹌鹑吞到嗉里的豌豆,他要掏出;鹭鸶细长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内,他要刮出脂油。这一系列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鲜明地突出了“贪小利者”的本质。结句精警,抨击有力。所谓“老先生”者,实指元代的各级官吏。全曲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妙文,体现出元曲爽朗、幽默、风趣的特色。

双调折桂令咏西湖赏析,双调折桂令咏西湖译文(14)

321.无名氏 [中吕]喜春来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

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孟子云:“无恒产者有恒心,唯士为能。”文人是社会的良心所在。境况艰厄而又心存高远,自命清高而又摆不脱恶风浊气的困扰,于是便铸就了愤世嫉俗、郁勃不平的文化心态。封建时代的进步文化人概莫能外,而尤以元人的双重煎熬(民族的和社会的)为甚。这支小令,写的是一介书生(或小有功名的儒士)对人事纷纭、世道艰危的焦虑与悲患,平静中见激越,是那一代文化人的心态凝缩。

322.无名氏 [中吕]喜春来•四节

有如杨柳风前瘦,恰似桃花镜里羞。

嫩红娇绿已温柔。

从别后,虽瘦也风流。

这是一支抒写爱情的小令。抒情主人公也许是一位思念远人的闺中少妇,也许是一位怀想情人的窈窕淑女,但不管是何身份,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芳龄堪羡,粉面羞花;二是意笃神迷,用情专一。桃红柳绿的无边春色搅动起她纷扰的情思,不由对镜自伤,当此之时,也许有一缕淡淡愁绪萦绕芳胸;然而,她绝无对意中人的嗔怪与怒恨,而是贞静自守,悄然地向远方的“他”寄送着款款心曲:“从别后,虽瘦也风流”。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那纯净的柔情、坚执的蜜意,同那充满信心的期盼,写出了这位幽人的静谧、纯美而又丰厚、瑰丽的精神世界!

323.无名氏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山无数,烟万缕。

憔悴煞玉堂人物。

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在曲中作者一方面对卢挚的临行赠曲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倾吐了自己做歌女的悲愤。无数青山阻隔了送行之路,万缕烟霭勾起情丝。作者移情入景,先浓重地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接着作者以描述对方的面容憔悴,表达了双方的难舍难分,转而一句“一身儿活受苦”,直抒胸臆,将自己做歌女的飘泊生活之苦和盘托出,最后以“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含蓄地表明自己此时的痛不欲生以及日后的永久思念。整个小令将离别时强烈的情感起伏,表现得一波三折,真切感人。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