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茶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国茶礼仪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意思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20 06:52:48

经过隋唐五代的普及洗礼下,加上禅宗的辉煌推动,宋代形成中国式精湛的品茗艺术,有别于煮、煎茶的饮茶方式。宋代宫廷与上层社会的饮茶习惯,基本上沿袭自唐代。随着文风盛行,加上《茶经》的推广使得人们对茶知识益加深入广泛,品茶的艺术,经蔡襄的《茶录》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问世,饮茶艺术已臻登峰造极之境。器用制作更细致讲究,植茶技术更是精进,文人将茶元素融入书画诗文的创作,饮茶讲究茶品和饮效,沏茶讲求火候和茶具。此时宋代的饮茶文化可说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年代。

元代饮茶文化由于蒙古人入主中原,游牧民族豪迈性格饮茶方式,去除繁琐反璞归真,民间流行饮加料散茶,在茶中加入胡桃、松子、芝麻等物饮用,文人墨客则喜清饮。也因民族粗旷豪迈性格,不喜精致儒雅的茶道,故当时无专精茶书论述。 饮茶文化到了明代的著述论作已相当丰富,对于饮茶有了明确的规范和模式,加上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团茶,芽叶进贡”,茶制的改变加上茶器的改良,饮用方式随着散茶流行进入新时代,制茶工序更加简易不再繁杂,饮茶方式也有了不同的诉求和讲究,由于盛行炒青制茶,茶叶由紧压茶改为条形散茶,不再磨成粉末,烹沏煮茶的方式转变成“沸汤点之”,直接将炒青后的散茶加入壶或盏中沏泡饮用。这种品饮方式不仅简便,而且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味及完整性,更有助于人们对喝茶时直接观茶色、茶形、闻香和尝味。可说是饮茶史的一大创举,也为明代饮茶讲究情趣创造了条件。

广义上茶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国茶礼仪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意思(9)

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载: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雪兰,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实涤,无秽气。其火候,汤厚实有天合之作。文中可见明人对于茶品、水质、器具、沏泡、火候等相当的讲究。明人常饮茶却不多饮,对饮茶用壶,讲究艺术,常品茶玩壶。喝茶时不喜欢人多,重视情境,推崇小壶饮啜,延续至今,这种泡法今日仍为国人所时尚。以文人为主的阶层创造紫砂壶为主的饮茶器具,改变了茶碗的大小,提倡以小杯小壶品饮还有茶盅的使用,文人重雅趣,建构的饮茶空间讲究雅致,花草、盆景、雅石、茶果等更加丰富了茶事,茶道的文艺复兴更加迅速。因此江南文人、隐士争相追逐,茶风益加鼎盛,茶器具有了开创性的发展,在茶文化、茶器史上居有承先启后的关键地位,此时期茶领域更加多采多姿,茶艺文化有了崭新的局面。明代文人讲求趣味人生,追求高雅讲求闲适,可说是茶文化的辉煌年代。

下面按照朝代来分述各朝代的茶文化特点。

一、唐代

唐代是分水岭,皇帝经常赐茶或茶药给大臣,特别是对于请假入觐的官员,以及返乡省亲的大臣,赐给茶药更成形制。有时候也以茶犒赏劳军队,将茶分给将士,以是体恤慰劳之意,为的是茶可以消去戎甲的湿暑之气。唐人也常借着致赠茶、药表示奖励、感谢、慰问、虔敬的心意。

唐代煮茶与煎茶,是其主要品饮方式。使用茶器多以瓷器为主,有所谓南青北白瓷,“青则茶色绿,白则茶色丹”。 唐代饮茶讲究色彩调和,其审美要求,对后来茶道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1987 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批供奉唐僖宗的金银茶器,对唐代饮茶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印证。也呼应陆羽《茶经—四之器》中的二十四种茶具,连晚唐宫廷的饮茶器具几乎都遵照《茶经》的形制和要求。当时出土的唐代皇室文物茶具完备,大多是镶嵌珍贵的银器,据闻是西安银匠的作品,还有青瓷器具和越州窑特有的秘色瓷,其中的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色泽沉稳、质朴大方,是陆羽视为上品的青瓷茶碗。也证实了陆羽《茶经》中“类玉”、“类银”的比拟,这可能是唐代茶器常见的质材。秘色瓷的“千峰翠色”属青瓷体系。法门寺茶器系属唐僖宗所供纳,彩金银色搭配吉祥图案,制作用料与器型设计,最能反映唐代晚期工艺水平,唐代的饼茶有方形和圆形,煮饮时,先将饼茶炙烤,待其晾凉后,以茶盏研碾成末,因此茶碾也成为茶器中不可或缺的器用。唐代皇室多崭现贵气的鎏金茶器,廖宝秀在故宫茶话一书提到:“法门寺出土地茶碾及其他鎏金茶具,均为皇室进奉之物,制作精巧,纹饰线条流畅,反映了唐代工中金银器作坊‘文思院’高超的工艺技巧,尽管陆羽在《茶经》中主张茶碾以橘木制作者为佳,其次是用梨、桑、桐、柘木为之,然而唐代皇室、贵族、文人却喜爱用金银或玉等制品。”可见当时唐代皇室饮茶多用金属器及稀少的秘色瓷、琉璃茶具,一般常民百姓则使用陶瓷茶碗居多。

广义上茶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国茶礼仪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意思(10)

唐代承袭汉代以降东进南北朝的饮茶文化,陆羽《茶经》的揭橥了唐代饮茶方式,也对茶学、茶事各方面深入探索与宣导,自此,为茶艺类茶道及风雅类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加上在中国儒释道思想的文化影响下,中国茶道文化在唐代形成,唐代时期饮茶行为,显然已从物质需求提升到艺术文化领域。

二、宋代的茶文化

宋代,茶叶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中日趋重要,茶叶产地逐渐扩大,由于宋辽互市,以茶换取粮货,也使宋代茶叶贸易有了发展。饮茶风尚更是盛行,茶叶已是老少咸宜的嗜好品了。宋代经济繁荣,宋代百姓的茶文化可说是在茶肆中孕育而成的。有“客至则啜茶,客去则啜汤”的习俗,客人上门时奉上一碗茶,离去时要送上一盏汤,所以如要遣走客人,便可送上汤明示,客人想离去时亦可索汤暗示。

宋代饮茶以团茶、片茶(末茶)为主,《宋史・食货志》记载: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惟建茶则既蒸而研,编竹为格,焙室中最为精洁。他处不能造。茶主要产地多以以东南、四川为主。御用茶、龙凤团茶以福建建安所产的最佳。此时期饮茶风气盛行于宫廷中,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皆是喜爱饮茶。宋徽宗先将茶蒸焙再研磨,将碾成粉状的茶末与沸水混和,再用竹帚回环搅拌成,调成沫饽丰富的茶汤,以提升茶的风味。日本人将此作法融入茶道,这个使用的竹帚称为茶筅,也即现今抹茶道使用的工具。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从,宋代饮茶时尚一时蔚然成风,宋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皇帝曾经下诏北苑官焙,制造精品贡茶。宋徽宗对饮茶艺术有其独到见解,著有生产、制茶的《大观茶论》、对于烹制和品质各方面都有较详尽的论述,从而推动了茶宴之风行,使饮茶风俗更加迅速普及于常民。

宋代文人雅士流行“分茶”游戏,诗人李清照便是个中高手,所谓“分茶”又称“茶百戏”、“水丹青”或“戏汤”,具体操作的方式是;煮茶时,待茶汤上浮细末如乳,就用箸或匙搅动,使茶汤波纹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延续了唐代美学,并付诸实践。

广义上茶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国茶礼仪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意思(11)

宋代文人对茶的自然属性即有深入的体认,北宋文学家吴淑在《茶赋》中便提到:“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足见宋人对饮茶的环境很讲究, 要求有楼台、谧室、明窗、曲江、松风竹月等。饮茶人也各有追求,清谈把卷之时,品茗赏饮,与茶品相融相得。饮酒要有酒伴, 品茗亦须茶伴, 酒逢知已,茶遇同趣,若有佳茗而共饮非其人,若是其人而未识真趣,也是扫兴。可见宋人强调品茗不仅注重环境,而且也慎选茶客。欧阳修在《尝新茶呈圣俞》中,也对品茶做了审美描述,他说:“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嘉。新香嫩色如始造,不似来远从天涯,停匙侧盏是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品茶须要“茶新”、“水甘”、“器洁”、“天朗”、“客嘉”五美,这是讲究品茗意境的最佳组合。

宋代品茶还有“三不点”法则,对品茶环境有更具体的要求,也就是“泉水不甘不点茶”,“茶具不洁不点茶”,“客人不雅不点茶”。显然宋人点茶已相当讲究。宋代茶饮是以饼茶为主,“末茶点冲法”为饮用方式,需先将饼茶碾磨成末,再用“罗”筛过,呈细茶粉,茶粉放入茶盏中,以汤瓶点注沸水,并用茶筅(帚)将茶粉与沸水快速搅匀,汤成而后啜饮。

广义上茶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国茶礼仪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意思(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