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杨乃武莫名其妙地被抓捕归案。
杨乃武当然不会承认,毕竟是无稽之谈,出事的那天,杨乃武明明在岳母家办事,有明显的不在场证据,压根不可能和小白菜狼狈为奸。
当然,县令说你有罪,那就是有罪。
不过,好在杨乃武乃是举人,天子门生,县令不得用刑。
县令有点头疼,于是立马拿着小白菜的供词向朝廷检举杨乃武,恳请同治皇帝剥夺杨乃武的举人身份。
此时的同治,也差不多病入膏肓了,哪会管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百姓的死活。想都没想,就准了。
没了举人头衔,县令大刀阔斧地对杨乃武施加满清酷刑。
无奈之下,杨乃武只好认罪。
于是判决如下: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处死。
当然,古代死刑也是有严格的程序的,那就是需要一级一级上报,获得朝廷的许可。
一般来说,死刑都是在秋后执行,这是古代约定俗成的规定。
这段时间,也给了杨乃武伸冤的机会。
3、二次上诉,媒体发声
无缘无故被判死刑,杨乃武不服,杨乃武的家人也不服。
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冒着生命危险探监,拿到了杨乃武亲笔书写的上诉书。
第一次,杨菊贞来到京城,向都察院递交申诉材料。
很快,朝廷就安排相关官员进行复审。结果,复审的这批人和当时定案一群人,是同一批人。
当杨乃武看到这些人时,内心是绝望的,还没等到用刑,他就毫不犹豫地承认,全部承认了。
此时的杨乃武和小白菜,心如死灰。
由于这起案件侦查过程中,漏洞百出。
1、杨乃武有很重要的不在场证据。
2、仵作的尸检流程不规范,而且存在弄虚作假,明明只是口鼻流血,尸检报告上却是七窍流血,疑似砒霜中毒。
3、杨乃武屈打成招时,说出了自己购买砒霜的药店以及老板的名字,结果老板的名字对不上,那家药店也从来不卖砒霜。
当时上海《申报》也在不断地跟进报道这件命案,一时间,民间议论纷纷,舆论热度很高。
作为杨乃武的姐姐,第一次上京申诉失败,决定再次进京。
在商人胡雪岩的慷慨资助之下,杨菊贞再次进京。
这次,案件传到了翁同龢的眼里,迎来了巨大转机。
1875年1月20日,4岁的光绪帝已经登基,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听到杨乃武的案子之后,雷霆大怒,下懿旨彻查。
1876年,刑部重审此案,此时,距离葛大的死,已经快3年之久。
当葛大的尸骨运到京城,仵作发现,葛大并非死于中毒,而是疾病。
至此,真相大白天下。
4、沉冤得雪,命途多舛
直到1877年,案件才彻底完结。
历时4年之久,杨乃武重见天日,但是杨乃武和小白菜的不清不楚的关系是事实,所以杨乃武最终还是杖刑一百,剥夺举人身份。
出狱后,继承家业,病逝于1914年。
小白菜不守妇道,杖刑八十。出狱后,婆婆嫌弃,无家可归,最后选择出家为尼,病逝于1930年。
其实,杨乃武和小白菜最后能够沉冤得雪,并不是慈溪太后是多么的英明,慈溪太后关心的并不是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死活。
真正的目的,是想借小白菜案件铲除心腹之患。
当时审理小白菜案件的大多是湘系官员,因为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所以很多都担任地方要职。
作为慈禧,对于这些人也是有所忌惮的,刚好借这个机会,一锅端了。
可谓是一箭双雕,即做了个好人,就铲除了眼中钉。
所以说,慈禧还是有点脑子的,她不是傻,而是过于享乐。
冤案终究是冤案,哪怕有些人能够一手遮天,真相最后依然会水落石出。
做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