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历史功底深厚,此前拍过不少历史片,堪称清史专家。他对一百年前那个“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反面女强人”深恶痛绝,就想将这段惨痛的近代史拍给世人。
于是,双方就确定了《垂帘听政》的合作意向。关于李翰祥秘密返回大陆拍片的事情,港台记者争相刺探真相,妄图破坏者也不乏其人。
回到香港后,李翰祥甚至面临被跟踪,屡遭盘问的情况。
邵氏公司也一再催促李翰祥续签导演合约,已经在他手中拖了9个月。在收到李翰祥要跟大陆合作的消息,更是加紧从各方面施压。
更要命的是,长影厂由于经济核算问题,无法抽出大量资金去拍摄这部历史巨片。随后,李翰祥跟青年电影厂的合作也由于人力有限,资金缺乏的问题,同样宣告失败。
在双方不断地斡旋下,1982年,李翰祥终于以新昆仑影业的名义跟中国电影公司签订了合拍片的合约。一身轻松的李翰祥,思潮泉涌,运笔如飞,兴之所至,日夜奋战。
据说,李翰祥在北京饭店闭门谢客,参考几位剧作家的思路,亲自动笔改写剧本。
结果就是,慈禧入宫之前的大量史料也被编写进了剧本中。《垂帘听政》就越写越多,结果就发展出了前传《火烧圆明园》。
这部长达7万字的剧本,仅用14天就被导演写出来了。
三、服饰道具1982年8月,李翰祥带领全组人马在承德避暑山庄正式开机。全国六十多个单位组成的庞大摄制组,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后援。
光是为慈禧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不同场合,光是她的服装就多达二十套。
从选秀进宫到受封贵人,
从加封懿妃到晋升贵妃,
从太后到封号慈禧。
几乎每一件衣服都要按照人物不同时期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进行不同衣服的设计。
根据史料记载:年轻时的慈禧喜欢红、湖蓝、雪青色,再配以写实的芍药花、藤萝花、牡丹花、以及福、寿等花纹,设计出了春夏秋冬,不同场景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