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中新上市的手机植入
观众羡慕韩国电视剧能及时倾听观众的声音,甚至剧情能紧跟时代,这周现实中发生的新闻,下周就会出现在电视剧中。
这种运作方式对产业链要求极高,从前期策划、编剧到拍摄的导演、摄影、灯光、道具,再到后期的剪辑、包装,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周播背后是从上游投资到下游播出的全产业配合,目前国内较为类似的工作流程是近年来的综艺真人秀节目,那么国内的电视剧有没有可能实现周播剧的制作模式呢?
二、周播剧的市场需求初步形成电视剧的首要属性是商品,大部分商品是根据需求批量生产或者量身定制,电视剧也不例外。中国长期以来物资和娱乐方式的匮乏,以及官方文化机构的权威性共同造就了中国电视剧的日播传统。“15年前电视剧还是创作,10年前转向娱乐,现在许多直接变成了买卖。”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电视剧的影响。在从精品到泛娱乐化到精准定位观众群体造成暂时性混乱的演化过程中,电视剧制作方、播出方和观众互相成长、适应。
2019年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现场
(一)观众改变收视习惯
中国电视剧以日播剧为主。这种情况与中国社会进关系密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选择娱乐方式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娱乐方式呈现多元化,从每天晚上7点半到10点守着电视台的黄金档的单一选择,到今天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电视剧观众的分流十分明显,于是从电视台给什么看什么的时代进入到自主选择看或是不看的时代。
互联网对传统观剧渠道造成颠覆性冲击。互联网的特性是开放和自由,相对于封闭、单向的电视台播出渠道来说,及时反馈和互动性更是致命的优势。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在互联网上观看电视剧和节目,不仅接触国外新的电视剧制播形式和内容,即周播剧,也对电视台的贴剧广告的营收造成巨大影响,电视台不得不与视频网站合作播出,寻求新的赢利模式以弥补渠道广告损失。
周播剧培养起来的观众群体中部分与中国日播剧观众重合,却把观剧习惯全部转移到网络平台上。“2013年各地卫视及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中,收视率超过1%的仅占10%左右。75%的电视剧平均收视率低于0.5%的及格线。与此同时,视频网站点击量首次超过传统剧的定制剧。网络周播剧《万万没想到》(导演:易振兴,2013年)和《屌丝男士》(导演:董成鹏,2012年)的播放量分别突破3亿和4亿。”[i]不论在网络上的观看有多大比例的重复,都表明了观众需要新鲜的电视剧题材,并且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周播剧,这些征兆表明中国电视剧观众正在改变收视习惯。
(二)制作方加强风险控制
1996年,中国开始实行制播分离的改革举措,2007-2013年,国内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数量从2442家增长至6175家,持有甲种证机构数量从117家增长至137家。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制作水平差异很大,两极分化明显。数据显示,70%—80%的制作公司每年只有一部电视剧能够通过审批发行,生产5部以上的制作公司屈指可数。制作资源集中在不足百家电视剧制作公司手中,其中,主要集中于3-5家电视剧制作巨头。
“2011年内地电视剧产量为18000集左右,真正能在卫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只有7000多集。”几年来,一大部分小制作公司*的同时,大公司也展开并购。2014年初,乐视影业并购花儿影视,华谊兄弟收购永乐影视,大公司的整合以及强强联合,一方面收窄了电视剧制作的数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电视剧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大公司对风险控制强大的把控能力给电视剧市场带来更加理性的投资。
现有的日播剧制作模式是一次拍完,打包卖给电视台,前期承担的成本风险及其巨大。而周播剧边拍边播的模式,意味着可以及时得到观众反馈,无论是从对于剧集的可持续性延续来讲,还是从随时终止剧集,减少损失来说,都是大公司倾向的风险较小的选择。
(三)电视台寻求差异化竞争
中国电视剧市场中,渠道为王。在视频网站兴起之前,作为传统渠道的电视台掌握着电视剧播出的主动权。而电视台的赢利模式是广告收入,用于购买电视剧的资金也来自于广告收入,同时广告收入的多寡也决定着购买电视剧的价格。视频网站的兴起后 ,一面依靠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内容抢夺依靠收视率定价广告的传统电视的收视观众,一面出高价与电视台竞争电视剧的独播权。电视台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并且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成熟,这一趋势会愈演愈烈。电视台必须寻求内容的差异化发展。
2012年1月1日,电视台禁止插播广告的“限广令”正式实施。这一禁令使电视台的损失仅在当年就已经达到约200亿人民币。安徽卫视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中标金额是4.6亿元,其中“中插广告”的比例是88%,高达4.1亿元。浙江卫视9.2亿元的广告招商,有59%的收入共计5.5亿元来自“中插广告”。高收视率意味着可以提高广告的单价,面对广告收入的减少,电视台对播出电视剧的选择更加谨慎。即使如此,电视台依然无法摆脱电视剧收视率的下滑。而周播剧灵活的广告跟进报价对广告商和电视台双方都具有吸引力。长期以来,这种报价制度在电视栏目上的成功运用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和认可。例如加多宝之于《中国好声音》、999小儿感冒灵颗粒之于《爸爸去哪儿》、立白洗衣液之于《我是歌手》。可见,在众多日播剧的主导的电视台黄金时段,电视台寻求差异化的意愿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