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文旅局公布第三次本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评估定级上等级中心名单,全市上等级街道(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共计218个。这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辐射范围内的社区居民们提供了服务。
本期回顾的 “认知症”艺术展发生在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下属居民区的社区文化中心内。尽管展览的主体部分“漫长的告别”曾在美术馆、画廊、社区咖啡店等空间展示过数次,但这次是第一次被置于社区中,与居民们面对面碰撞,甚至直面一些认知症患者和家属。
展览从筹备、落地到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情形,对于展览策划方、运营者和社区来说,都是全新的经历。我们邀请到展览《记忆的轮廓》的策展人,聊聊在社区做展的感受和思考。
(本期主持:王越洲)
近期回顾
4月21日到5月26日,在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的枣阳党群服务中心,我们举办了一场关于“认知症”的艺术展《记忆的轮廓》。
展览场地是一个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食堂、卫生服务站、健身房、宝宝屋、老年大学为一体的社区中心,多样的功能、络绎的人群,都给展览从策划落地到后续的公共活动组织,带来了和美术馆内展览完全不同的挑战。但同时,在展览中我们也收到了来自社区居民最真实的反馈。
去年,我们就有做关于“认知症”主题展览的想法,但和很多人一样,顾忌到“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症,以及它的俗称“老年痴呆症”,会引起居民的排斥,一直未能落地。直到机缘巧合看到了周仰拍摄的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外婆的作品《漫长的告别》——或许我们可以以艺术摄影的方式来讲述认知症。
不同于以往在社区宣传认知症的展览——冷冰冰的科普文字与几张配图的病理图片,艺术摄影的表达方式,会让人们在看到照片的时候,看到具体的人。这样,或许会更容易被居民接受。于是我联系到了周仰,她欣然同意,并利用紧张的课余时间跨洋合作。
在漫长的筹备期间,展览有了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加入——剪爱公益是一个长期关注认知症公益的组织,他们提供了展览中的科普板块“认知症ABC”,深受小朋友的欢迎;策展人罗依尔为展览出谋划策的同时,还拉来了他的朋友——本次展览主视觉设计师Zum Xin 忻哲臣,于是,我们便拥有了一张温暖情绪表达的海报。
挂海报的那天是一个大风大雨的午后,水珠敲打在海报上,远远看去仿佛是四月风雨中的一首散文诗。很多居民正是因为被海报吸引,故而踏入了这场展览。
展览海报,展览延期至5月26日
枣阳党群服务中心附近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但中心的前身是社区学校,现在除了社区学校,长风街道图书馆也坐落于此,又邻近华东师范大学,来到这里的人群会更容易接受艺术与一些社会前沿话题的介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尝试将展览放在这里。
开在社区腹地里的展览,与在美术馆、画廊或者其他艺术空间的展览不同,它不处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白盒子里,没有摒除一切干扰的展墙,甚至没有一个独立可被使用的空间,我们需要和其他的运营方以及时不时加入的活动单位共享一个场所,这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临时的展线调整与空间磨合。
展览利用了社区学校一楼和二楼的走廊,展线也因地制宜设计成了像上海地铁4号线那样的环线,观众从门口进入走廊开始参观,经由楼梯或者电梯到达二楼走廊,最后由二楼楼梯再次回到一楼入口处。回顾部分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楼梯和二楼的走廊可以用作展陈的空间很有限,是非常规的展陈摆放位置,我们将书籍影视推荐区域放在了这里。考虑到展签的高度和文字大小和密度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友好,我们为每一本书籍和影视都制作了对应的二维码供观众扫码,方便获取信息。
正是由于复杂的社区性,人们来到这里,就像去到菜市场或公园那样简单和纯粹。展览直接迎来了它最想面对的人群。巧合的是,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长风居民体检也在这里开展,带来了自然人流,居民们在等待叫号的间隙默默望向展架上的照片,聆听电子屏中播放的采访,翻看阅读区域里提供的书籍……在展览进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只有在社区展览里才会出现的新情境。
比如,在没有策展人导览、只有前言和采访视频的情况下,观众并不会完全理解《漫长的告别》这一个板块到底讲了什么。
在美术馆或者画廊看过摄影作品的一定会注意到,摄影作品往往不会配有大量的文字阐述,因为图像画面就是它最直接的表达语言,观众只需要去感受画面中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并与之对话,与作品的连接就产生了,去看的观众也多数会提前做作品的背景阅读。
但在社区的展览不一样,展览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大家感受艺术,而是让大家通过艺术这个媒介去认知,去看到具体的人和他们的亲友,看到与他们人生产生链接的亲情、爱情、照护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