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克写书成名后,贝塔问皮皮鲁“为什么舒克能够成功”?
皮皮鲁: 那是因为他不和任何作家来往。舒克:作家只和作家交往无异于近亲结婚。生出的作品不是痴呆就是怪胎。贝塔:听说还有人专门把作家集中在一起,成立个协会什么的,这不是害作家吗?
2010年,郑渊洁曾发过一条微博,阐述了自己不参加作家笔会的原因,恰巧与上面的内容不谋而合。
另外,郑渊洁对于“学校”的态度也十分悲观。
舒克要送女儿舒利上学,可哪个学校会收一只老鼠呢?
贫嘴的贝塔出了主意:“现在,只要给钱,哪个学校都会收!别说收老鼠,你要是给够了钱,他们会给苍蝇发大学本科文凭。”
钱不是万能的,但有钱绝对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最近不是就有山东富豪650万美元把女儿送进斯坦福,中国A级通缉犯120万美金让孩子进入耶鲁吗?
在郑渊洁看来,学校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成为了利益机构。
或者说更像一个牢笼,关住了学生,锁住了心灵。老师没有尊重学生,师生关系也是不平等的。
小说里,舒克坐上五角飞碟,巡查了所有学校的情况,他难过地说:都是在摧残孩子,他们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
这让我想起郑渊洁的另一部童话《驯兔记》。
孩子们在老师与家长的权威下,害怕“犯错”,从只能顺从,到习惯顺从,最后是无条件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