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教育,《舒克和贝塔》还提及了很多“成人法则”。
有关男女:
“身体语言?”舒克没明白。 “也就是行动。”贝塔冲舒克挤眼睛,“现在的女性,不喜欢文质彬彬的男性。她们喜欢粗暴无礼的男性。” “她们喜欢声带语言文质彬彬,身体语言粗暴无礼的男性。”舒克再次纠正贝塔的偏差。
有关生命:
“生命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舒克冒出一句有哲理的话。 “生命和残暴是孪生兄弟。”贝塔不甘落后,也跟上一句。
有关时间:
时间能消除一切仇怨。 在时间面前,世问的一切仇恨都显得微不足道和软弱无力。
有关人际交往:
贝塔又喝干了一杯酒,对皮皮鲁说:“别理他们!我最讨厌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于,和他们来往折寿。我看你就这么自己呆着最好。肮脏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不交往了,也就清白了,你说对吗?” 皮皮鲁笑了。他不得不承认,贝塔的话有几分道理。
有关朋友与敌人:
糕鱼氏知道,一无所有时,大家都是朋友。有了一万块钱,有一半朋友会变成敌人。当你有了整个地球时,你的所有朋友都会成为你的死敌。
有关平等:
”种族主义,人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恶的源泉。““也有人和动物的生命同样平等“
有关人性:
“一会儿等它们饿了就老实了,”糕鱼氏说,“只有吃饱了的人才要人权,饿肚子的人只要生存权。要让它们老老实实听话,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始终不让它们吃饱。只要一让它们吃饱,它们就想自由,想出来。
郑渊洁的童话从来不以“美好”著称。
你一定记得被称为“童年噩梦”的《魔方大厦》。人脸惨白、眼睛向上,配色cult,配乐诡异,前奏一响,梦魇浮现。
主人公的家里挂着类似主人公遗像的照片。
父母被装在罐头里,贴上罪状的画面。就算大人看也有点慎得慌。
方舟子曾指责郑渊洁的童话“很黄很暴力”,不适合孩子看。
通过《舒克和贝塔》也不难发现,越往后越消极,进入社会之后的无奈就越多。但郑渊洁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
早期,也是郑渊洁的黄金时期。他关注人物角色的“出身”,作品中的形象往往是出身不好的动物。写作情感也是在正能量中寻找批判。
从90年代开始,他着手写成人“童话”小说,故事内容走出学校,笔锋也更加犀利。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人蚁》《病菌集中营》《我是钱》,这些作品光从名字听来看就已经和从前不是一个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