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白马跑回仓库的镜头,镜头拉远,是在日本军官骑马的背影,两者隐有对峙之意。此前端午因为担心小湖北,喊破了日军的第二波进攻——趁夜偷袭,最终在租界区民众“英雄”的欢呼声中放弃了渡河逃跑,决定回到仓库继续战斗。此时鼓励端午参加战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浪漫的个人英雄主义。
第四次:日军装甲部队发动第三次大规模进攻,战况异常惨烈。白马在敌方阵营冒着弹雨奔跑,小湖北和七月看着白马英姿真相视而笑的瞬间,七月被子弹打中,倒地身亡。
也是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全剧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战士们身绑炸药,一个个排队跳下去用血肉之躯冲开敌人的防护。羊拐捡到那张“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端午捡到了齐家铭(李晨饰)掉落的皮影。
租界区呐喊助威的民众,看着那一个个高喊自己姓名后跳下去的战士的身影,沉默了。偷跑到仓库的学生们死了,此时所有人可能才真正开始明白,“战争”这两个字到底有多沉重。身处其中才会发现,个人英雄主义太过浪漫,呐喊助威太过苍白,胜利和快乐也并无相关。
此一战,是片中所有人发生质的转变的重要节点:租界区的义士们用命接力,送电话线过桥;普通百姓们发起声势浩大的募捐,并想办法把物资投放到对岸;投机倒把买卖消息的记者,镜头下逐渐有了人的温度;河对岸的梨园曲目,也从《走麦城》,换成了《长坂坡》。
小湖北看着对岸的戏,想象中出现了身骑白马,少年将军的背影,他是赵子龙,他是英雄,他是每一个英勇无畏的战士。
皮影——在端午和齐家铭谈论皮影的对话中,点明这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之源:“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义,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地图——端午为了拉女学生上来被子弹擦中,在他以为自己要死了的情况下,最挂念的一件事,居然是拿出地图来,告诉齐家铭,“我们在这里”。这时候的端午,可能已经隐约明白,“俺们在哪呢”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
第五次:在惨烈的“护旗之战”后,端午勇猛作战而牺牲,夜晚小湖北望着河对岸的戏台,在想象中骑着白马的少年将军再次出现,所不同的是,这次的赵子龙有了正脸——是端午的脸。回忆结束,白马出现在窗前,小湖北抱着它的脖子,像是抱着已经牺牲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