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工作的时候(20年前左右),公司还没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以当时每个分公司都是有自己一整套财务班子。需要自己每月做账,需要接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算收入,算成本,算费用。而且由于当时人力工作也没有集中,所以财务还得配合人力资源部每月核对工资,给银行盘片发工资。我一个刚毕业的小白菜,就没少往银行跑腿送盘片,送支票啥的。
当时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手工记账,到现在还记得刚开始做工资凭证时候的忐忑。业务逻辑不复杂,但是数据量太大,Excel表加工一旦出错,不是串部门,就是串科目。如果错了,调整起来就非常恐怖。
最头疼的还不是工资。而是公司内部往来。兄弟公司有业务往来,也有总部费用分摊到各个机构的情况。内部信息交换,全是靠人工填写《内部往来业务结算单》来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换。如果赶上对方公司财务人员疏忽或者入账不及时,那么月末一定有很多未达账项。今天你欠我,明天我欠他,就像一张网一样,纵横交错。每月核对未达的时候,经常多方在线,一团糊涂账。只要有一个糊涂蛋,那么必然平添很多沟通查找核对的工作。
月末还有痛苦的就是银企对账,全靠人工一笔笔核对银行记录和入账记录。我们公司的账户还多,交易流水也多,尤其基本户。如果入账的时候随意不讲究,对账的同事头发就要抓没了。要不就是合并同类项,要不就是找不同,还有不同组合的拆分。但是做过对账的好处也显而易见,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快速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换位思考理解入账的规范性,养成日常业务做账同时有意识形成记忆的习惯,形成从资金端往前看业务的视角。总之这些工作虽然后来都被系统替换了,但是亲手做过的感受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