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黄和熟大黄照片,如何辨别生大黄与熟大黄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4-04-16 08:09:55

药材通过水制处理,能除去杂质,达到清洁的要求;草木类通过水制能吸水变软,便于切制,还有改变性能的作用。常用的水制法除了水飞,还有淘、洗、浸、润、漂等。

淘,是将体积细小的种子类药材放在清水中淘去泥土、砂粒,达到清洁纯净的目的;洗,是将药材放在清水或液体辅料中翻动擦洗,达到清洁纯净,吸水变软,便于切制和改变性能的目的;浸,是将药材放在宽水或液体辅料中,浸泡至一定程度取出。药材经过浸泡,使水分或液体辅料渗透到药材内部,达到吸水变软,便于切制、除去非药用部分、改变药物性能等目的;润,是将经过清水或液体辅料处理的药材,置容器内,使其表面所吸附的水分向内渗透,达到全部湿润变软的润药方法;漂,是将药材放在宽水中或液体辅料中漂去某些内含物质,使药物纯净,药性缓和,毒性减低。

火制

在中医界,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派别叫扶阳派,这一派的医生最擅长使用的就是附子这一味回阳救逆的中药。

其实,附子是一味很难用的药,因为它有毒,而且,有大毒。而扶阳派如何能将数百克的附子应用自如,还能起死回生?炮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大黄和熟大黄照片,如何辨别生大黄与熟大黄(5)

附子炮制的方法在《本草纲目》中已经有了十分详细的说明: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坼,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又法:每一个,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尿各半盏同煮,出火毒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炮附子就是火制的过程。传统火制法,是将药物作炒、炙、煅、煨的加热处理,使之干燥易于粉碎,并能减低毒性,增强药效,同时有缓和药性、改变药物性能及矫味的作用。

水火共制

其实和我们做菜有点像,常见于蒸,或是煮。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词叫做“九蒸九晒”,虽然古人多用九来表示多次,未必真的需要经过九道工序,但是一步步操作下来,终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从而也可以窥视前人对药物炮制的严谨程度。炮制地黄,用的就是这“九蒸九晒”之法。

生大黄和熟大黄照片,如何辨别生大黄与熟大黄(6)

浙江天台,出品一味中药——黄精。《本草纲目》记载:“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所以这一味药较之地黄更为不同,没有生用之说,必须严格炮制方能入药。挖出黄精后,用山泉清水洗去泥土,除去须根,蒸一日,取出晾干,晒一日,再蒸,如此反复9次,直到内心现黑色为止,再用微火烘干而成。“九蒸九晒”是蒸法中的一种。利用蒸汽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蒸,有将药材清洁处理后,直接用蒸汽加热的叫清蒸。

还有一种加辅料进行蒸制的,叫辅料蒸。如古人的制何首乌,李时珍《本草纲目》介绍,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尽,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将何首乌晒干,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晒,乃用。

生大黄和熟大黄照片,如何辨别生大黄与熟大黄(7)

《体仁汇编》中记载的乌须固本膏,用到何首乌和黄精,炮制时用了大剂量的黑大豆。这些黑豆中的三分之二是拿来与何首乌一并用滚开水浸泡一宿,另外三分之一的黑豆则与黄精一起炖煮。这样炮制过的首乌和黄精作为主料,再与余药一起熬膏。经过这般处理,黑大豆的补肾益精、何首乌的滋肾养血、黄精的益气填精作用发挥到极致,成为补精固本、乌须养颜的传世良方。

中药的炮制,未必有人见证全程,却能在最终医生的处方中体现出其价值。每一个好医生的背后,还需要有一位好药工,医生开了最好的药,没有经过好的炮制,依然等于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