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的某一天,网上突然传出了一则北师大教授康震,面向“中学校长”做的内部演讲视频。视频时长5分钟,结果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波,引发舆论哗然。
因为网友惊讶地发现,康震教授颠覆性地将杜甫《石壕吏》中的主题,解读为了对诗中老妇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歌颂。这样的解读,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作为文化专家,知名教授丁启阵在看到康震对《石壕吏》的解读以后,直接在网上发声痛批康震是在曲解杜甫的作品:“比郭沫若更进了一步”,“不知道在侮辱谁的智商”。
《石壕吏》中的老妇人,到底有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民诗人。因为他经常写诗替底层人民发声,《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三别”中,最优秀的一篇纪实诗。
在《石壕吏》这首诗中,杜甫成功刻画了老翁、老妪和石壕吏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以“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生动再现了唐朝安史之乱时,因兵制的腐败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杜甫在这首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对石壕吏的征兵行为发表议论,但是已经用“怒”、“苦”等字眼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又以隐晦的细节描写,明显指出老妇主动请求从军是迫不得已。
康震这种颠覆性的解读,等于是完全抹*了这首诗所展现出的,作者本人对于老妇人一家的同情,因此网上很多人都抨击康震是“帝制复辟者”。
然而,当你深入地了解一下情况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康震的这种解读,原来并非他的原创,其实他也只是借鉴了别人的观点而已。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指出《教师教学用书》中有一段针对《石壕吏》的解读说:杜甫写这首诗是在歌颂老妇人主动请役的精神,因为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
当时已经有学术界的人士撰文,对这种提法进行了批评。然后在2013年的前后,关于《石壕石》到底是不是在歌颂老妇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居然又被翻出来讨论了一回。
个人以为,作为《石壕吏》作者的杜甫,其实也是支持“征兵”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新婚别》《新安吏》等作品中,很容易就看出来。
不过但凡认为,《石壕吏》中老妇是出于爱国主义精神,才“主动请役”的人,都是没有读懂这首诗。因为老妇人的“主动请役”,明显是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