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课文重点句是什么,白杨课文的优美词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8:47:18

问题探究

一、作者写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

答:直接对黄土高原上军民抗战的精神加以赞美,未尝不是一种选择。但是,黄土高原是北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这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读者的接受程度来说,可能显得突兀;从艺术上来说,也可能显得粗糙。于是作者采取了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这种含蓄的表达,是生活在国民党治理区域发表文章的必要,也是艺术语言的巧妙。

所有上述的句子,都不是直接的陈述,不是肯定的语气。一连串的以“难道”为开头的反问句中,“难道”是委婉格修辞,是对读者想象的尊重和启发,比起肯定句,更具肯定的情感。这里的反问,兼具了委婉和坚定双重功能。

二、什么是象征手法?

答:象征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是在感性描绘中隐含理念,思想。象征与比喻不同。如果是比喻,就是把白杨作为本体,去比作另一种东西,如白杨像闪光的宝剑,本体是白杨,喻体是宝剑,二者共存。而把白杨直接说成是哨兵,那就不能叫做比喻,而叫做暗喻。暗喻如果表现一般的感情,那还只是暗喻;如果表现的是一种比较深刻的理念、思想,那就变成了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是贯穿全篇的。

三、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

答: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主题归纳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采用象征手法,突出塑造了虽“普通”却极“不平凡”的白杨树形象,并借此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北方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