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穷而后工的认识,怎样理解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6:41:23

对穷而后工的认识,怎样理解农不如工工不如商(1)

“诗穷而后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

这里的“诗”是指诗人。“穷”在这里,说的不是贫穷,而是处于困顿、没有出路的境遇。 “穷”,与“穷途末路”的“穷”字的意思类似。

“诗穷而后工”大致的意思是,诗人处于困顿境况,比如说遭遇仕途不顺、政治上受到打击迫害等的时候,往往能写出很好的诗歌作品。

其包含的意思,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里说的是,古代文人的写作规律。在过去,各级统治者经常任人唯亲,导致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不但得不到重用,还受到歧视和冷落。从而产生强烈的愤懑之情。

这种强烈的感情,能让他们写出反应那个时代各种风貌和不幸的好作品。通过写自身的不幸,来反应当时时代人们的不幸。

具体说起来,一是因为诗人因为处在困顿之中,能主动审视外界的各种关系,探求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公;二是这种郁闷的情绪,有助于诗人抒发内心细微且带有普遍性的情感,反而能写出佳作。

在我们今天看来,一个人处在顺境之中,斗志也只会被消磨掉。反而人在逆境之中,才能发愤图强,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人经历波折和坎坷,身处不幸的状态,会深入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个样子。到底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彻底改变现在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加以有效行动,最终战胜自己,才做出一番事业来。

这和我们常说的,有困难要迎难而上一样。要是战胜不了当下的困难,那也许只能随波逐流了。

艰苦的环境,对磨练一个人的品格,激励一个人的斗志,增强一个人的能力,起到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人,也只有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才有可能会取得成功。

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是,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当下的艰难处境所吓到。而应该接受磨炼,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总会有所收获的。

感谢关注,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