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先生的著作,章太炎著作有哪些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26 13:28:56

1936年10月9日,鲁迅在逝世前的最后日子,忍住病痛艰难伏案,执笔撰文纪念三个月前离世的恩师章太炎。他在这篇《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称章太炎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总结其一生,“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

章太炎是近代国学大家,鲁迅是其众多知名弟子中的一个,在这后面还可以开出一长串名单,周作人、钱玄同、许寿裳、黄侃、刘文典、朱希祖、沈兼士、吴承仕……这些中国近代文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受教于太炎先生门下。

章太炎先生的著作,章太炎著作有哪些(1)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出狱后,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回国,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后以讲学为业,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

(1869-1936)

是清末民初的重要学者,也是变幻莫测的时局中搅弄风云的革命党人。他一生著述无数,幼时师从国学大师俞樾,打下坚实的国学功底,研究领域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医学……经史子集,莫不精通。然其并非一味守旧拟古,而是希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救亡图存之路。他强调整理国故绝不意味着倒退,更不是提倡中国人都去尊信孔教,只是希望中国人要去爱惜自己国家的历史,不要亵渎古人,厚诬前贤。

他曾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而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出狱后,与蔡元培等人合作发起光复会,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中华民国成立,他担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袁世凯掌权,忌惮其文字,称“太炎文章,可横扫千军”,将其幽禁于北京龙泉寺。

上世纪70年代起,便有章太炎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动议编纂整理《章太炎全集》,此项工作被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然而,此后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几度中断废弛,直至2012年,编纂工作才重新提上日程。2017年9月,20册600余万字的《章太炎全集》终于出齐。

近百年后,重温章太炎之为人为学,仍有纠偏补正的意义,他的著作是今天关切传统文化复兴者最值得重温的哲思。

近代中国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第二次“轴心期”。动荡复杂的社会大转型一方面引起巨大困扰,另一方面思想学术获得了发展契机,古今之争,中西之争,中国实际上进入一个“走出历史三峡”时期。在这样一个数千年罕见的大时代,一大批思想巨人、学术大师集中呈现。章太炎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位,思想、学术兼具,古今中西汇集。

章太炎先生的著作,章太炎著作有哪些(2)

《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补编》,作者:章太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章太炎全集》前后历经四十年,更替了几代编纂学者,终于在2017年出齐。全集包含章太炎一生的著作、翻译、演讲、书信、谈话、年谱等共计680余万字,是研究章太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无法复制的成功

无功利心的阅读成就大才

如果从当今中国学术回溯,二十世纪晚期直至现在文史哲各领域最活跃成绩最大的人,如果往上追踪他们的来源,很可能就是章太炎学术第四代或第五代传人。当然,这些传人本身并不一定有那么强烈的学派意识了,因为在新的学术体制下,当代学术毕竟早已超越章太炎那一代极为看重的门户、师法、家法,新式学校体制毕竟不是私塾,不是手把手的师傅带徒弟,因此纯之又纯的“章学弟子”并不存在,只是从学术史脉络进行考察,当代中国学术大宗,比如文史哲诸科,或多或少受到章太炎或其弟子、再传弟子的影响。这是章太炎的魅力。

章太炎之所以能在中国学术史上留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当然与其学术成就有关。章太炎的学问涉及众多学科,他不仅对传统中国旧学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从少年时代就下过苦功,而且处在特殊转型期,章太炎也对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西方学问下过工夫,西方人的文史哲学问即便不是章太炎的长项,也是他并不陌生的领域。因此,章太炎的学问融合了中西印,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换的一个关键点。

从现代中国学术发生学看,文学史的研究比如对《文心雕龙》等历代文论作品的研究,差不多都能追溯到章太炎或其门弟子如黄侃,再传弟子范文澜;现代中国史学研究,不论是人类起源、中国人种来历,还是从先秦到近代,许多重大问题的探究,都可以追到章太炎所提出的问题,或其及门弟子如吴承仕、朱希祖,再传弟子范文澜等人所做的工作;至于现代哲学,没有人会否认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他对中西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已成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笔丰厚遗产。

还有一项巨大学术贡献是现一般学者所不具备的,即现代中国语言文字训诂、音韵的研究,其实就是章太炎和他的弟子黄侃、钱玄同,及再传弟子陆宗达,直至三传、四传弟子王宁等人相继接力开创、发展起来的。至于社会学,我们当然不必为章太炎去要发明权,但实事求是说,社会学之所以定名为社会学,也是章太炎的贡献,因为在他之前的严复按照中国传统语言习惯将这一学科名目译为“群学”,是章太炎和他的合作者根据日本学术习惯,将之定名为“社会学”。这当然不是说章太炎是“中国社会学之父”,只是说他的学问对新学术的开启贡献很大,值得尊敬。章太炎不仅是传统旧学问的“殿军”、终结者,而且是现代中国新学问的开创者。这是同时代其他伟大思想家、学者所不具备的。

章太炎先生的著作,章太炎著作有哪些(3)

章门弟子合影,左起:朱镜宙、沈兼士、朱希祖、马裕藻、许寿裳、周作人、钱玄同、刘文典。

为什么章太炎能够做到这些?首先在于章太炎自幼年时代就因机缘巧合放弃了科举道路,使他得以自由阅读。而他又是一个愿意阅读的人,恰恰又不断遇到合适的指导者。传统说法总是强调“十年寒窗”,其实从章太炎的经历看,如果从他1873年六岁“始就傅”起算,至1896年走出诂经精舍,“赠币”赞助康有为强学会,他毫无功利心的静心阅读长达二十几年。

(《自定年谱》)

这和同时代的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相比当然就不一样了。

康有为也曾有过认真读书的时代,但他还是很早就为了科举考试而无法静心读书。特别是他特殊的政治情怀,让他即便在读书时也总想着“有用”;严复更不要说了,特殊的家庭境遇使他少年时代就没有读过多少书;至于梁启超,少年成名,聪颖早慧,这是他的优势,但实在说来也是一种缺憾。章太炎的成功是因为他在出山论学论政前,读完了那时应该读的书。二十余年如一日,毫无功利心,并不想着科举功名,甚至不想著书立说的纯粹读书,这是章太炎成功的关键。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不曾遇到过的机遇,不可复制的经历。

说起章太炎心无旁骛,专心读书,毫无功利心的读书,这大约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特别的意外。章太炎后来也以此自豪:“余家无多书,年十四五,循俗为场屋之文,非所好也。喜为高论,谓史汉易及,揣摩入八比,终不似。年十六,当应县试,病未往,任意浏览史汉。”

(诸祖耿:《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

一次偶然的生病,当然不可能让章家完全放弃那时青年读书人唯一上升通道科举考试,事实上,章太炎“患眩厥不竟,先君亦命辍制义。”

(《自定年谱》)

眩厥就是癫痫,农村人叫做“羊角风”。这是当时一个非常棘手的疾病,发病前兆并不明显。然而发病时,病人往往突然倒地,昏厥过去,不省人事,浑身僵直,或者抽搐,有的持续好长时间,有的则是短暂瞬间。这种病的另一个特点是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这些患病儿童只要能侥幸熬到十二岁,这个病一般就能不治而愈。

现在章太炎已经十六岁了,其眩厥的毛病竟然还不好,而且不时犯病,哪还能指望他什么呢。家长在这种情况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活着就好。所以,乃父不得已同意停止科举考试的机械复习和令人厌烦的枯燥准备,允许他自由阅读,随意浏览。这是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极为罕见的例子。这个特殊机遇少了一个举人、进士,甚或状元,但却成就了章太炎。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无功利心的读书才是真读书。不几年,章太炎对周秦两汉至魏晋经史典籍,诸如前四史、《文选》、《说文》等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逐渐养成自己的学术倾向,大致认同荀子、司马迁、刘向等人的学术理念,并参照他们的看法回观古今学术,建构汇通古今略通中西的学术路径。

在乃兄指导下,心无挂碍的章太炎开始阅读唐人《九经义疏》、顾炎武《音学五书》、王引之《经义述闻》、郝懿行《尔雅义疏》,以及阮元主持编辑的《学海堂经解》、王先谦主持编辑的《南菁书院经解》等,由此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整体性概念,对于乾嘉诸老的学术贡献、不足,了然在胸。

学问,学问,就应该有学有问。自学可以成才,多亲近良师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少走弯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这些条件章太炎不仅具备,而且牢牢抓住了。

章太炎先生的著作,章太炎著作有哪些(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