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鸿章没有丝毫人生得意的获得感,反而越发艰难。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逐渐把他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甚至一度成为大清朝的代言人,最终也把他带入了万劫不复深渊。
日本人的贪婪1870年,天津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当时,法国天主教大肆宣教,引发百姓强烈反对,进而发生冲突造成流血事件。
一时间,以法国为首的7个国家向清政府讨要说法,并且调集大量军舰到大沽口进行武力威胁。
外面有列强军事威胁,而且群众也确实打死打伤数名国外天主教人员,负责此事的曾国藩只能拿自己人开刀,想息事宁人。
一时间,曾国藩处决了十几个闹事的老百姓,而且给七个列强国家分别赔偿50万两白银。
清政府的这一处置方式引发民怨,他收拾不了局面,只能退居幕后,把李鸿章推到了前台。经过李鸿章调停,最后把赔偿款降到了40万两,而且对那些闹事百姓进行了安抚。
此事过后,清政府看到了李鸿章的外事协调能力,于是进一步重用他,让他担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虽然这起涉外事件成功处置,但人们看到了清政府和李鸿章骨子里的软弱。
也正因为如此,在天津教案3个月后,日本人竟然派使者到大清朝张嘴就要享受西方列强在清朝的同等待遇。
他们的恬不知耻自然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日本人不甘心,从各种渠道已经摸透了李鸿章的软弱怕事的性格,于是日本使者直接找到李鸿章对他威逼利诱。
没想到,日本使者竟然不费吹灰之力说服了李鸿章,李鸿章第二天就给清政府上了一道奏疏:“日本距苏浙仅三日程, 精通中华文字, 其兵甲较东岛各国差强, 正可联为外援, 勿使西人依为外府。”
此时,李鸿章竟然想联合日本一起来对付西方列强。在李鸿章自作多情的推动下,最后成功和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通商条约》。
此时,李鸿章还没意识到,他的这一行为引狼入室。1874年,日本发动了对台湾的侵略战争,并成功占领台湾。当年康熙举全国之力收复的台湾就这样轻易被野心勃勃的日本占领。
可李鸿章依旧在做着中日同盟的美梦,甚至不断劝说清政府不要轻易和日本开展,要求台湾防务军队“只自扎营操练,勿遽开仗启衅”。
这还不算,李鸿章竟然主持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专条》。
在李鸿章的眼里,把台湾送给日本,才能让日本和清政府站在一起,在面对西方列强时能有一个同盟军,不至于腹背受敌。
可李鸿章小瞧了日本,他们的野心绝非仅仅占领台湾。五年后,日本再次发动了侵略琉球的战争,并且直接把琉球占为己有。直到现在,琉球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冲绳县,依旧在日本人手里。
对此,李鸿章依旧选择了息事宁人,连句硬话都没敢说。在沿海各省想要发兵夺回琉球时,李鸿章甚至还帮着日本人说话,在朝廷里他发表了这样一番大论“日本藐视中国,姑稍含忍以待其敝......中国地大物博,但能持久以困之,不患不操胜算。”
李鸿章遇刺得到了好处的日本野心越来越大,他们开始谋划更大的侵略行动,可李鸿章却始终还在抱着幻想。
就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夕,很多沿海官员已经洞察出危险,报请清政府准备还手迎击,可把持着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却依旧奉行着“不战而胜方为良谋”的原则。
这样的说法,说好听的是以退为进,实则是李鸿章在卖国保身,唯恐引火烧身。
一味退让,只能让豺狼得寸进尺。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海战,清政府败得一塌糊涂,日本更有资本向清政府谈条件了。于是,在日本人的主导下,提出了谈判意向。
这种战败后的谈判,无非就是如何赔偿问题。李鸿章不想当罪人,因此他协调让德国人德璀琳代表自己去日本谈判,没想到日本人连见都不想见这个德国人。
那个德国人碰了一鼻子灰之后,1895年2月,清政府又派出两名大臣去日本谈判,可他们做不了主,悻悻而归。
日本人也看透了清政府还存在一丝侥幸心理,于是又发动了对威海卫的战争,并且很快就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