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③斫④之。匠石运斤⑤成风,听⑥而斫之,尽⑦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⑧,臣之质⑨死久矣。’自夫子⑩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 垩(è)慢:用白土涂抹。垩,白色的土,可用来粉饰墙壁。慢同“墁”,涂抹。
- 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 斫(zhuó):用刀、斧等砍劈。
- 运斤:挥动斧头砍削。运,挥动。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 听:听凭,任凭。
- 尽:完,没有了。
- 虽然:虽然这样。
- 质:对象。
- 夫子:指惠子。
庄子去送葬,路过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把白灰涂抹在自己的鼻尖上,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头砍掉白灰。匠石挥起斧子像一阵风似的,任凭他去砍,白灰被砍得干干净净而鼻子毫无损伤。郢都的那个人站在那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召来匠石说:‘你为我试着砍一下。’匠石说:‘我是曾经能砍掉鼻尖上的白灰。虽然这样,那个敢让我砍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死后,我没有辩论的对手了,我找不到可以谈论的人了!”
文言知识说“听”:“听”的本义是“用耳朵感受声音”。如《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听”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听凭,任凭”。如上文中的“听而斫之”。又如,成语“听其自便”、“听人穿鼻”。
- 指“接受,顺从”。如成语“言听计从”。
- 指“治理,决断,审理 ”。如“听政”、“听决”、“听讼”。
庄子与惠子
庄子和惠子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惠子年长于庄子,二人在当时的境遇天差地别。
庄子崇尚自由,只担任过宋国的漆园吏,而惠子属于上层社会,官至王相。
按理说,二人不应有什么交集,但神奇的是,他们却是至交好友。
庄子具有艺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二人的思想相互激发,彼此升华,庄子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而惠子的许多思想也被记录在《庄子》中,得以流传。
由于性格的差异和观点的不同,庄子和惠子往往互相抬杠,争论不休。
二人最著名的辩论当属濠水桥上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
还有一次,庄子去看望在大梁做魏国相国的惠子。有人告诉惠子:“庄子是来取代你做宰相的。”惠子竟然紧张地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后来庄子去见惠子,把他守着相位比喻成猫头鹰得到臭老鼠而自以为美,将这位老朋友好好地损了一回。(出自《庄子·秋水》)
两人虽然有很多不同,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的契友。惠子死后,庄子竟慨叹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徐无鬼》
启发与借鉴匠石技艺炉火纯青,但若没有郢人的信任,也无法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因为二人必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庄子即以此故事,表达了对好友惠子的怀念。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一个人价值的提升需要对手,而交朋友就要交志同道合,能够互相提升的朋友。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