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较小的损失达成更大的战略、战术目的是古往今来作战形态变化的根本驱动。在明确高“效费比”追求的前提下,提前研判作战需求、作战形态的变化是判断武器装备后续发展方向的基础。以智能化、信息化、体系化为特征的新域新质装备无疑是符合现代战争装备的高“效费比”追求的。
伴随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进步,无人装备,尤其是小型无人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力、正面战场*伤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届时智能、无人化装备有望成为各国军队的“刚需”,为军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信息安全、电子对抗技术与军用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是解决战时通信、网络攻击、情报支援、侦察、反侦察的重中之重。当前,武器装备信息化已是国际共识之一,世界多国已经将新式装备信息化水平作为考核装备性能的核心指标,同时多国正在实施的传统武器装备信息化改装也是这一共识的外在表象。现代战争已经从传统的单一军种、单一平台间的竞争转为一个体系与另一体系的竞争,为适应装备体系化作战运用需求,需要创立体系化装备论证、体系化装备研制、体系化装备列装、体系化形成作战能力的装备建设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低成本装备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这场冷战后少有的高强度、高烈度战争的“主角”考虑到俄乌双方,尤其是俄罗斯作为传统的军事强国有较为全面的先进装备技术储备与产业链条,世界各国战场态势感知、战略分析机构对于此前战争中“低成本武器装备的活跃本质上是受迫于技术局限性的无奈之举”的判断进行了重新审视。我们认为,低成本装备的“异军突起”本质仍是武器装备极致效费比的追求,与此前航空装备选择高精尖化发展的内核一致。将武器装备的高精尖化与低成本化并行,使装备体系化、集团化发展可能才是未来装备发展的主线。
(二)一内一外两大因素,共同影响中国军费
我们认为,影响军费投入有一“内”一“外”两大主要因素:国家经济发展和受到的外部安全威胁。
从《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我国国防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① 国防是经济的保障,而经济是国防的基础。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而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又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这也就决定了军费不可避免的与国家经济发展存在关联。
② 伴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在争夺资源方面的竞争和战略要地方面的斗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传统的国防安全问题还是非传统的安全威胁,都不断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及政治等方面的利益,进而直接带来了国家对国防建设的需求。
1、内部因素:经济发展决定国防开支
国家经济发展对军费的影响,并非仅存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军费的单方面影响。由于军费同样也会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将军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视为一个闭合回路来进行分析。
其中,经济发展直接决定了军费的基础及天花板,而军费的支出将对经济发展同时兼具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具体来看,正面影响主要包括军费可以增强社会总需求,以及对非国防领域的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安全等四个方面存在的溢出效应;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军费对其他公共服务支出带来的挤出效应以及对国际贸易平衡的影响。
图15 我国军费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示意图
我国经济发展对军费的影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国防支出项目实现,即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就决定了军费规模未来增大的可能性。
国家军费与国家经济增长存在明确的正相关性。瓦格纳法则表明,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即政府支出与GDP存在正相关性。伴随GDP的增长,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将逐渐提高。从下图所示的我国财政支出与GDP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相关数据走势总体符合瓦格纳法则。因此我们判断,国家军费开支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国家经济增长也存在明确的正相关性。
图16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万亿元)与GDP(万亿元)的走势变化
(1)军费对经济发展存在正反两方面影响
军费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包括对社会总需求的正向作用以及军费使用过程中引起的溢出效应两个层面。
在社会总需求层面,军费支出作为一种正面性财政政策的体现,可以通过设备等物质资本购买增加社会的总需求,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生产能力,并且能够通过乘数效应的作用加大社会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本存量利用率,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
在军费带来的溢出效应层面,军费中的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可以对非国防领域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安全等四个方面产生溢出效应。
图17 军费带来的溢出效应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示意图
军费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军费对其他公共财政项目支出(特别是一些可以影响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项目支出)产生的挤出效应,以及打破国家间的贸易平衡两个层面上。
在挤出效应层面上,我国近年来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平均占比超4%的项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即军费)、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以下简称社保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以下简称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以及交通运输等9个支出项目。从9个主要财政支出项目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其合计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77%,且变动幅度较小。其中,支出占比保持总体稳定增长的项目为卫生、社保和就业、农林水事务;支出占比变化较小的为城乡社区事务、教育、交通运输;支出占比下滑的是公共安全、国防和一般公共服务。
图18 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占比(%)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