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你我他”,这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三种人称性质的代词。
其中,“我”代表着第一人称,是一种对自我的描述。
不管是正式的工作场合,还是日常的生活交流之中,我们在与人对话时,在表达观点时,在抒发情感时,常常会使用这一人称代词,强调自我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
但是在古代场合,这个字却并不常见。
从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我”字最初的含义。
也正是这最初的含义,决定了这一汉字的复杂性。
因此如果频繁使用“我”字,将会被他人视为失礼,可能会遭到来自外界的指责与嘲笑。
那么在汉字演变过程中,“我”字的含义有着怎样的转变?古代社交场合,咱们又会以怎样的字来进行自我指称?
大凶之器,转变代词“我”字在现代社会非常常见,尤其是在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之下,人们更加关注自我的内心表达,所以更会通过言语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此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我”字是人民群众的十大常用字之一。
如今这个汉字有且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自己。
但是在古代社会,在漫长的汉字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字却有着其他深层次的含义。
从甲骨文的“我”字来看,我们便能看出端倪。
甲骨文是非常典型的象形文字,它既像是汉字,又像是图画,能够通过直接生动的方式表达汉字承载的这种意义。
而甲骨文当中的“我”字,一折一钩之间,仿佛传达出了某种肃*之气,这是因为,最早的“我”字,其实就代表了一种凶器。
在上古的祭祀场合和战争场合,这种凶器非常常见,民间甚至有传言,它能够直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气运。
正是因为含义复杂,所以人们在社交场合之中,才会尽量避免使用“我”字,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好的观感。
从汉朝时期开始,这个字衍生出了另一种含义,那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自我指代。
只不过过去的种种文化根深蒂固,人们还是会对“我”字的使用产生忌讳。
在大众普遍认同的世俗价值体系之中,“我”并不是一个常用字。
但每一个朝代总会出现一些特立独行之人,他们不畏惧世俗价值观的批判,更不会畏惧他人的指责与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