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招舟子)
(2)用于应对,常独立使用,相当于“不”、“不然”。《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战国策.魏策》:“否,非若是也。”
(3)用在疑问句句末,构成是非问句。比如王维《杂诗》:“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再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pǐ。读此音时,有四个用法:(1)闭塞,阻隔不通。《广雅.释诂一》:“否,隔也。”《广韵.旨韵》:“否,塞也。”《易.否》:“否之匪人。”。陆德明释文:“否,闭也,塞也。”比如《汉书.薛宣传》:“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鬲。”颜师古注称:“否,闭也。”
(2)困穷;不顺。比如成语“否极泰来”,即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成语的意义指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否”和“泰”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表示到了尽头。再比如《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大意是:执行顺当而成功就是“臧”,反其道就是“否”。
(周易中泰与否不同的卦象)
(3)恶;低劣。《易.鼎》:“利出否,以从贵也。”陆德明释文:“否,恶也。”比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写《出师表》的诸葛亮)
(4)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表示天地不交,上下隔阂,闭塞不通之象。与泰卦卦象相反,如上面图示。
否的小篆写法如图:
(否字的小篆写法)
6、唁。读y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唁,吊生也。从口,言声。”形声字。本义指对遭遇非常变故者的慰问。后多指对遭遇丧事的人的慰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此言吊生者,以吊生为唁,别于吊死为吊也。”比如《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驾起马车快奔走,回国慰问我卫侯。《毛传》称:“吊失国为唁。”孔颖达疏:“此据失国言之,若对吊死曰吊,则吊生为唁。”
简言之,吊与唁有区别:《毛传》所说的吊失国,只是针对《诗经.载驰》一篇语言环境而言,平常的“吊唁”一词,拆开来就是段玉裁说的吊为“吊死”,即对遭遇丧事的人的慰问(有人去世);唁为“吊生”,即对遭遇非常变故者的慰问(只是各种变故,并没有人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