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字)
另外,“指事”字不能是单纯两个以上独立形体的结合,其中必有表示部位、处所等的符号,这种符号是不能作为文字而独立存在的。同时,“指事”字又都表示抽象的概念,而不表示某一具体的物体。
3、会意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显然,会意字必须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形以成字。因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形,因此,会意字又有二体会意字;三体会意字、四体会意字等不同类型的会意字。
相对来说,会意字大多数是二体组合的,《说文解字》里凡连续为文说“从某某者”,都是会意字。比如“莫”字,就是暮,《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如图:
(莫的会意)
会合“日在茻中”以见日暮之意,但是其中的“日”或“茻”,与“暮”的意义毫不相关。
又比如“秉”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禾束也。从又持禾。”又,就是手,就是“手能握之禾束”。就是现在说的“一把”。会合“从又持禾”之谊,就是“秉”。
(秉的会意)
当然,也有两部分无法连续为文的,《说文解字》就表述为“从某从某。”因此,凡《说文解字》中,表述“从某从某”者,也都是会意字。
还有一种会意字,就是叠体会意字。比如,“森”是“从林,从木。”“茻”就是“众艸也,从四屮。”
4、形声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汉字中,形声字最多,《说文解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重最大,许慎对形声字也解说的最为清楚明确,凡是《说文解字》中标称“从某、某声。”“从某,某省声。”以及“从某,某亦声”的都是形声字。部分学者认为,“从某,某亦声”是会意兼形声字,声音包含意义。
江河是也。江河的三点水是两个字的“形”部,“工”和“可”是两个字的“声”部。相对较好理解(个别不好理解的形声字,是因为古今音的不同导致的难解)。此不再另行举例。
5、转注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关于转注的理解,争论最大,历代学者对于许慎所下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理解。甚至“转注”到底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也有两派不同的意见。
一类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以江声为代表;一类认为“转注”是用字之法,以戴震为代表。争论繁复,各执一端,罗列出来也不利于理解,姚孝遂先生归纳的相对较利于理解:
简言之:凡属同义词,彼此可以互相注释的,都可以谓之转注。转注字又分同部转注和异部转注:
(1)同部转注
许慎说的“考、老”即属于此类。
又比如《说文》心部三个字的解释:恚:“恨也”、恨:“怨也”、怨:“恚也”,这三个字同义,彼此展转相注,互为转注字。
又比如《说文》言部三个字的解释:语:“论也”、论:“议也”、议:“语也”,这三个字同义,彼此展转相注,互为转注字。
(2)异部转注
比如《说文》牛部的犗:“騬牛也”;《说文》马部的“騬”,给的解释是“犗马也。”;《说文》犬部的猗,给的解释是“犗犬也。”这几个字也互为转注字,有共同的意义,即“阄割(去势)”过的,不论是牛、马、犬。
(去势的马)
由此,我们看:转注既是造字法,也是用字之法,它既可能因为某些意义无法表达,转注造字,也可以因展转相注用某字转注某字。
往简单了理解,转注的实质是同义词。
6、假借
《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
关于假借,段玉裁的解释很到位:
託者寄也。谓依傍同声而寄于此则凡事物之无字者,皆得寄而有字。如汉人谓县令曰令长。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令之本义,发号也。长之本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字,而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展转而为之,是谓假借。
客观事物非常复杂,人的思想也非常丰富,如果有一种事物就造一个字,如果有一个想法就造一个字,那么,势必会产生多到无法计量的文字形体,以致造成掌握和使用上的极大困难,尤其是一些非常抽象的概念,既无形可象,也无意可会,于是人们就用某些声音相同的文字以表达不同之义。
比如:古文的“凤”是象形字,凤飞,群鸟跟从,所以也用作朋党的“朋”字(《说文解字》无“朋”字),这就是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