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台排量为5.65L的V8四冲程水冷化油器式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64kW(223PS),最高车速可达165km/h,匹配2挡自动变速箱(拥有2个前进挡及1个倒挡),百公里油耗为20L/100km。这台破天荒级别的机器后续也被搭载至最令人熟知的红旗CA770系列轿车。
显然当时的装备落伍、缺乏工艺技术,一直这样仿制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乘用汽车的动力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1978年,批准了中外汽车企业合资经营,上海汽车希望能够引进一条国外的先进轿车生产线,以此改造上海轿车制造厂。走访多国后,最后只有来自德国的大众汽车有这一意向。在前后耗时6年后,上海汽车和大众汽车的合同才正式签订。从90年代起,其他外资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除了上海大众之外,也出现北京吉普、广州标致等合资车企。
以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换取技术是当时开放合资形式的原因之一,虽然在现在看来核心技术的掌握效果并不拔群,但通过合资品牌建立起了高标准零部件体系,同时也培养了一代优秀的汽车人才,可以说为后面自主品牌汽车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随着外资伙伴的加入,自然带来了完整的发动机配套,最难的动力部分得以解决。
购买国外生产线生产发动机
提到外购发动机,可能大家会想到丰田夏利生产的8A发动机以及沈阳航天三菱引进生产的三菱4G63发动机。其实,关于引进国外发动机生产线这件事,还是长子一汽带头*。
1980年,中国一共生产了22万辆汽车(包含乘用车与商用车),一共有200家左右的工厂进行生产,平均每家年产量也只有1000辆左右。到了80年代中期,人民开始富裕起来,对轿车的需求急剧增加,但国内轿车产能低下、产品单一和当时旺盛的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作为长子的一汽也开始明白不能闭门造车,急需要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外的高档车进行组装生产,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一汽最终选定了引进克莱斯勒的发动机,很快在1987年购买了克莱斯勒在墨西哥的488发动机生产线,对应这台发动机的道奇600生产线也正在洽谈当中,一汽兴高采烈地着手设计基于道奇600改进的红旗轿车。结果图纸都画出来了,美国人却狮子大开口对道奇600整车生产线开出了176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这个天价数字,一汽哪消化得了,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