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3:53:41

所谓文学批评,就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是进入文学研究的一个路子;文学批评史,是文学观念发展史与批评文体史的结合;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就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民初)至今的对于文学的批评发展史,文学观念发生变化。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有几位为最具代表性的批评家以及相关的批评流派,如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声:梁启超、王国维,开端;胡适、周作人;茅盾与“社会—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梁实秋与古典主义文学批评;李健吾与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京派”文学批评(梁宗岱、朱光潜)以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等等。

这些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流派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有着代表自己的文学批评方法,我们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文学的发展来理解与掌握,他们的这些作品及批评方法等不仅能让人在他们的批评文章中了解他们的思想,也能在其中学到很多文学知识,获取很多的信息。

一. 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声——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政治活动家、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关系亦师亦友,世人合称“康梁”。

梁启超引进西方文化思想,提倡通俗易懂、富有激情的新文体,有力刷新了中国传统的批评风气。

他大力抬高小说的价值与作用,积极鼓吹小说革新社会文化与政治的功能,重视文学在社会经济的作用。例如,他在文章《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到“熏、浸、刺、提”四力等等。他是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声与主要力量,是现代批评的宝贵启导,加强了文学的宣传。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1)

梁启超

二. 现代文学批判的先声——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清末秀才。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国维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

王国维受到西方康德和叔本华近代美学家的影响,树立起自己的文学本体论观点,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在其《古雅之在美学之位置》一文中,提到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这是已”。王国维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从古代过渡到现代的桥梁。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2)

王国维

三. 现代文学批评的开端——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穈,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1971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发起五四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1918年4月《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倡努力创造国语的文学,使文学革命走向深入;1918年6月《易卜生主义》,推崇现实主义文学,张扬个人的自主精神,掀起了中国的“文艺复兴”。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到“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从这里面便可体现胡适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3)

胡适

四. 现代文学批评的开端——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又名启明,号知堂。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

从“人道主义”到“自己的园地”,他在1918年12月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1923年出版《自己的园地》,倡导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从“宽容”原则到“自由主义”,1923年他发表《文艺上的宽容》,主张尊重创作个性的自由抒发,防止新文学在发展中出现文艺大一统现象,为文学注入了真正的自由主义思想。

同时他提出“美文”和“小品文”的概念,将文学散文与非文学的文章区分开来,提出自己的散文理论和散文批评。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