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3:53:41

周作人

五. 茅盾与“社会—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

茅盾(1896—1981),本名沈雁冰。中国著名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早期提出了以表现人生和指导人生为标准和目的的观点以及从写实主义到自然主义的引入和发挥,他是最早提倡写实主义的现代文人之一。

他形成其“作家论”的批评文体,其批评文体结合时代的变迁,题材评析是切入口和重点,概念通常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等。其在1920年代中期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批评。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5)

茅盾

六. 梁实秋与古典主义文学批评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翻译家。

梁实秋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最大的反面人物之一,但是其写作与思想仍然需要我们去了解学习。

梁实秋宣扬二元人性论,是其文学观念的核心,文学批评的出发点。他推崇古典主义的文学批判,要将新文学引入新人文主义的轨道,使之具备古典主义的内容与形式。

他在1926年发表的《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中反对“五四”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文学上的浪漫主义。后来在1930年与鲁迅发生论战,围绕“阶级性”和“人性”的问题,其因反对左翼的文学主张而被推到历史的阴暗面。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6)

梁实秋

七. 李健吾与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李健吾(1906—1982),笔名刘西渭,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

他在戏剧和小说方面均有成就,但其在文艺领域的最高成就当属文学批评,主要文章集结成《咀华集》和《咀华二集》,影响广泛。

他将印象主义批评引入中国,强调注重整体审美体验的批评方法,从整体上去体验和感悟作品的艺术氛围,全情投入作品。并提倡随笔性、美文式的批评文体,他的文体比其理论影响更多,其批评往往没有严整的规划和固定的模式,他运用最多的是散漫抒情的随笔体。

李健吾独特的批评方法和卓越的艺术感染力产生了广泛影响,深受好评。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7)

李健吾

八. 以梁宗岱、朱光潜为代表的“京派”文学批评

梁宗岱(1903—1983),诗人、学者。

他用“三等”标准评价新诗,认为新诗没有自觉的诗的问题意识。同时他又引入西方“纯诗”的观念,强调宇宙意识与崇高美,宇宙意识是精神活动的重要内涵,是梁宗岱对纯诗创作的最高要求。

他还主张建立新诗的格律,强调诗与散文的区别等。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什么时候提出,对胡风事件的认识(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