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们在饥饿的折磨下开始饥不择食:他们挖掘老鼠藏在洞中的粮食为食,甚至直接捉住老鼠将其当成食物吃掉。这样做的结果毫无疑问只会使鼠疫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那个年代一则人们对这种病不了解,二则当时明王朝本就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西北的李自成起义军和关外的后金虎视眈眈,朝廷内部党争持续不断。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在面对饥荒和瘟疫时反应相当迟缓。到了崇祯十四年鼠疫已蔓延到了河北大名府、顺天府等地,此后瘟疫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
在瘟疫蔓延的十一年间当地的地方志记载道“瘟疫,人死大半,互相*食。”崇祯十六年鼠疫蔓延到北京:这年4月北京城每天死亡的人数已达到了上万人。据统计这场鼠疫导致20多万北京人死亡,而当时北京城一共也就只有80到100万人口。当时北京城的驻军中也有几乎一半染病身亡,而京城驻军的3万匹战马中在扛过瘟疫后还真正具备战斗力的不足一千匹,这直接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仅仅一年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这时等待李自成的北京城已是一座被鼠疫肆虐的“死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