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掌痛位置图,脚掌疼痛位置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6:59:22


正常人在步态行走时,往往是足跟外侧先触底,然后足跟内侧,接着足部触底负重等,这个时候我们的足踝受力是非常多的,也容易发生损伤。

毫无疑问,下肢对人体的步态和功能非常重要。下肢的骨骼包括骨盆、股骨、胫骨、腓骨和足部骨骼,而下肢关节则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由于下肢扮演着支撑体重的角色,因此骨骼肌需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才能完成力量的传导过程。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下肢需要能够迅速变化的杠杆系统,以适应步态周期中灵活性和稳定性的交替变化。另外下肢需要一个稳定的腰椎、骨盆区域,以控制各环节的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开链功能”。

通过骨盆和髋关节周围肌群收缩控制,形成足部稳定的三角负重结构,为下肢近侧端提供支撑,以维持正常的功能。特别是足部旋前、旋后的控制,在步态行走过程中非常重要。由于复杂的链式反应沿着整个下肢产生,因此应该将下肢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的关节和环节。

长期行走姿势错误

足跟痛通常和长期的病理性适应相关,长期行走姿势错误往往会引起肌肉失衡和非对称力量不足。由于不良的代偿已经产生,这种适应性变化会发展为疼痛甚至引起损伤。作为直立行走的生物,人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去代偿或力量再分配。因为直立行走限制了其他部位代偿受伤肢体而继续发挥功能的这种能力。

前脚掌痛位置图,脚掌疼痛位置图(5)

髋关节活动不足

髋关节功能活动不足,会导致膝关节代偿、踝关节代偿。若踝关节代偿多,则踝关节容易出现疼痛;当然也可能是膝关节活动不足而导致髋关节和踝关节代偿,也可能产生足跟痛。

所以对足跟痛的病人我们也要从生物力线的角度上去考虑,是否存在力线问题,所以各种错误的体态就要矫正了:X型腿、O型腿、骨盆前倾、扁平足等,不仅仅关系到美丽,更关系到整个的脊柱健康。

前脚掌痛位置图,脚掌疼痛位置图(6)

运动链上的肌肉

我们也可以从运动链角度去考虑足跟痛,我们下肢是分为屈肌链和伸肌链的。屈肌链包括屈髋的髂腰肌、屈膝的腘绳肌、屈踝的胫骨前肌;伸肌链则包括着伸髋的臀大肌、伸膝的股四头肌和伸踝的小腿三头肌。

前脚掌痛位置图,脚掌疼痛位置图(7)

小腿三头肌是非常容易引起足跟痛的肌肉,但是三头肌为什么紧张是需要仔细讨论的。

可能1:足踝长期处于跖屈状态,小腿三头肌被动缩短,导致三头肌习惯该长度,最终产生足跟痛。

前脚掌痛位置图,脚掌疼痛位置图(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