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拔草的正确方法,喝白茶的六个诀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1 10:38:27

白毫银针,它的采摘期,极短。

一年中就在春季采摘,春季里头,虽然春季有三个月,然后白毫银针的出生日,扣除雨天、雾天只有可怜巴巴的几天。

在这几天里,分秒必争,茶青采摘讲究快准狠,半点也不能浪费。

即便采摘速度再快,还是难以改变白毫银针产量低的结局。毕竟芽头的采摘难度,太大!饱汉不知饿汉饥,只有亲自参与过茶叶采摘,方能更珍惜盏中的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极有辨识度。其外观特点,可总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一旗一枪特征,且芽头肥壮。

第二,表面覆盖着密集的白毫,似披着一层白纱衣,银装素裹。

符合这两种外观特征的茶,谓之白毫银针。

白茶拔草的正确方法,喝白茶的六个诀窍(5)

《3》

头采米针

头采米针,它是白毫银针的一种。

能称之为头采米针的茶,少之又少。此处,有两个条件的制约。

第一,头采

第二,米针

何为头采?就是当年第一次采摘的茶,一般只有春季的白茶,才能符合头采的标准。这是越过一个冬季后的首次开采。

对于爱茶人来说,头采,就像是一个仪式,是一个采摘的信号,一种号角。就像吃货对大闸蟹的追求,一定要猫着开湖时间,寸步不离,为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吃上肥美的大闸蟹。

头采的时间,要根据当年的天气,茶园的海拔来定。高山茶、平地茶,头采的时间会有2-3天左右的差距,高山地区,温度低,白毫银针要符合采摘标准,时间要往后推移。

但头采持续的时间,却不会太长,一般就只有1-2天。

白茶拔草的正确方法,喝白茶的六个诀窍(6)

若是采摘期延续十天半个月的,哪能称之为头采呢,这都不知道采了几茬。早已失去“头”(第一次的意思)这个称呼。

米针,顾名思义,像米粒大小的白毫银针。

米针,外观小巧,白毫密集,要比我们市面上能看到的白毫银针,“身高”还要矮上许多。

用“短小精悍”来形容米针,再适合不过。

米针外观虽小,口感物质却了不得,它的稠度,非一般白茶可比拟;它的毫香,简直要冲破禁锢,耀武扬威;它的汤,蕴含巨大能量。

喝一口米针,方知爱茶人为何疯狂追求它。

然,市面上真正能称为“头采米针”的茶,凤毛麟角。

要制作头采米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有的茶农,宁愿多等两天,把芽头养肥了再采摘。同样花费时间,头采米针只能采摘十斤,而按照普通白毫银针等级采摘,重量翻了一倍。

故而,要让茶农愿意采摘头采米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沟通,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

这种采摘期短、采摘要求高的特点,使头采米针成为稀缺产品,高山产的头采米针,一年不过百斤。这种产量搁在白茶界,算少的可怜。

白茶拔草的正确方法,喝白茶的六个诀窍(7)

《4》

头采银针

头采银针,即当年春季第一次采摘的白毫银针。

它与头采米针相比,技术难度下降了不少,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外形要求,降低了。

头采银针,不似头采米针那般,有着严格的要求,更不必要求它似米粒般大小。

这种头采银针,就是那些不愿意采摘米针,把茶“养肥”后的状态。

头采银针,从外观来看,芽头肥大,一旗一枪特征明显。日光萎凋下,头采银针色泽翠绿、鲜活。搭配上密集的白毫,似初雪后的松针林,银装素裹。(新白茶外观特点)

冲泡后,汤色为牙色,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汤色逐渐加深,呈现为赤金色。

与米针相比,头采银针,它的外观要壮硕许多,似草原雄壮的套马汉子。这类银针,颜值极高,香气和口感个性突出。

高山产的原料,工艺到位,陈化半年后,会有花香出现,这种花香,清雅,清甜,闻着很舒服。虽道不出具体香型,但给人的感觉着实惊艳。

春日午后,百花齐放,星星点点,缀满枝头,满眼的缤纷,满怀的清香,满心的欢喜。

头采银针,外观虽不及米针那般秀气,但作为头采茶,依旧保留了内含物质丰富的特点,营养价值极高。同样具有高收藏价值!

白茶拔草的正确方法,喝白茶的六个诀窍(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