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羊肉浆糊怎么调,烤羊肉糊配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5:52:13

裕固族的特色美食“脂裹肝”。 视频截图

澎湃新闻:在甘肃,人人都爱吃面食,那羊肉和面食又可以搭配出哪些美味呢?可以举几个经典的例子吗?

李满强: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本人就超级喜欢面食。羊肉和面食搭配的有包子,羊肉面片,羊肉泡馍等等。我觉得最经典的是羊肉泡馍。这也是甘肃最经典的美食之一。在我居住的平凉一带,很多人的早晨是从一碗泡馍开始的。

甘肃羊肉泡馍和西安的羊肉泡馍最大区别在于饼子。甘肃的是“死面饼子”,西安的则是“发面饼子”。死面饼子是面粉没有发酵,这样做出来的饼子泡在羊肉汤之中,不容易化开,不烂,吃的时候有嚼头。如果再加上几颗糖蒜,那简直就是冬季最好的享受了,吃上一碗,营养,舒坦,养生,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

烤羊肉浆糊怎么调,烤羊肉糊配方(9)

甘肃最经典的羊肉泡馍 视觉中国 图

澎湃新闻:您在《陇上食事》一书中提到了一道很有意思的菜,叫 “羊毛套子酸拌汤”,其实这道菜跟羊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放到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可能会瞧不上这道菜,为什么会叫“羊毛套子”呢?您对这道菜为什么有这么深刻的记忆呢?

李满强:我这本书里写到过的许多吃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美食,只能是日常的饮食。

常言道:陇中苦,甲天下。我小时候家贫,和这里的许许多多人一样,家里人就挖空心思,用粗糙劣质的原材料,想做出可口一点的食物来。羊毛套子其实就是洋芋的另一种吃法而已(做法:取三四个洋芋,洗干净去皮后,在金属擦板上擦成糊,再放入清水和荞麦面粉搅拌,和好的洋芋糊可以摊成饼),因为炒出来看起来乱糟糟的,不好看,所以老家人就叫“羊毛套子”,兰州人则叫“兰州破棉袄”。

《陇上食事》中,我写了父亲跟我讲过的一个故事: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月,一家人做了好吃的,都要端一碗给左邻右舍的老人孩子。村里有两户人家,是本家亲房,一穷一富。穷的一家没年猪,富的一家*年猪那天,穷的一家知道他们是要做羊毛套子,心想是本家,肯定会端来一些,于是连晚饭都没做,在家里等。等到掌灯时分,还不见端来,心想,肯定是在招呼帮忙*年猪的人呢。一家人饥肠辘辘闻着羊毛套子的香味在整个村庄上空飘荡,结果一直等到快睡觉的时候,本家还没端来。穷的一家还没有死心,还抱着希望,大门没闩,油灯也没灭,直等到凌晨,不但没吃上本家亲房的羊毛套子,还搭上了一盏灯油。

这些绝非杜撰,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我也相信胃是有记忆的,因为“羊毛套子”承载了我过去很多关于老家和亲人的记忆,所以在我的心里,它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烤羊肉浆糊怎么调,烤羊肉糊配方(10)

《陇上食事》,李满强 著

澎湃新闻:当下的时代,人们对于吃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也早已实现。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静宁人,您小时候和成长岁月中,关于吃羊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呢?

李满强:这一点,我觉得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和什么人吃,这很重要。我小的时候,家里很困难,常年难得见一点肉腥。大概是10岁左右的冬天,我们县秦剧团来演出,父亲在乡镇府帮灶,*了很多羊款待演员。因为羊头吃起来麻烦,肉也不多,乡上的领导就将十几只羊头作为帮灶的报酬给了父亲。父亲拿回家仔细收拾干净,那年春节,我们天天煮羊头,啃羊头,院子里飘荡着羊肉的香味,我觉得那真是一个幸福的春节啊!

如今我父亲已经去世三年了,我很怀念和他一起啃羊头的时光,那时候生活困窘,但一家人其乐融融,是人生最珍贵的记忆。

烤羊肉浆糊怎么调,烤羊肉糊配方(11)

酱羊腿

澎湃新闻:既然在甘肃人的饮食文化中,羊占有这么重要地位,那么在传统佳节,尤其是春节的时候,羊是否也是餐桌上必备的美食呢?

李满强:逢年过节,羊肉肯定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家庭聚会,尤其是冬天,清炖羊肉最多。除了羊,我们除夕夜的团圆饭桌上,还有我在《陇上食事》里写过的搅团(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定义为“用杂面搅成的浆糊”,在水滚时,一手握一棍子搅动,另一手均匀撒各样杂面)、暖锅、大肉排骨等等,都是必备的。老家有谚云:三十晚上吃搅团,一年够“搅缠”,意喻对来年的美好生活的期望;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个土暖锅,也能在烟熏火燎中吃出团圆和谐的景象来。大肉排骨则是守夜时候的宵夜。

烤羊肉浆糊怎么调,烤羊肉糊配方(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