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称之为“闽”,闽南指的是厦门、漳州、泉州这三个城市。用闽南语的读法:矮门(厦门)、煎揪(漳州)、转揪(泉州),上千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如果说闽菜的代表菜是什么,可能没人能说的出来,但是你要问什么能代表闽南的风味小吃那么沙茶面一定是当仁不让的。
沙茶面,又叫沙爹面(闽南读音:sa-te-mī,英语sate noodles),是一道著名的汤类面食小吃。流行于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地区、东南亚地区。其妙处在在于沙茶酱的制作,而沙茶酱用以制作汤头。沙茶酱主料有虾干,鱼干,葱头,蒜头,老姜等十几种食材构成,经油炸香酥再研磨细,制成沙茶酱待用。
关于沙茶面的起源老人们是这样的说法
福建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闽南人素来敢闯敢拼,清朝期间就盛行下南洋打工,因此这里也是华侨的主要祖籍地之一。闽南人的生活中就这样有了很多舶来品,沙茶就是其中一种。沙茶始源于马来西亚,也有来自印尼一说,闽南人饮茶成风,因此讲马来语的sate翻译做闽南语的沙茶(沙爹)。
每一个故事总是要伴随有一个传说的,沙茶面肯定也不例外。
18世纪末的厦门,普陀山脚(现今的南普陀)住着一户人家,世代捕鱼为生。父亲早逝,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小小的肩膀早早的担起了一切。不幸,一场巨风卷走正在打渔的儿子!自此十年,杳无音讯;绝望的母亲哭瞎双眼,味蕾尽失!
幸运的儿子被一艘印尼商船救起,在船上当厨工,他发现印尼人煮肉都喜欢下一种叫沙茶的粉末。这样煮的肉色香味俱全!他心想要是能回家,一定给母亲煮这样的肉吃!10年后,年轻人终于随船回到了厦门,看到枯瘦苍老的母亲,儿子心如刀割;决定要好好的孝顺母亲!虽然儿子精心照料,妈妈却依然毫无味觉;一日,他买来妈妈最爱的花生。将花生研磨成粉,加入骨汤做的面条里,母亲吃了一口竟然说:味道好淡啊!儿子欣喜若狂,去拿盐巴;发现盐巴用光,情急之下翻倒印尼带回的沙茶粉,于是,用它代替盐巴往面条上洒了些许。不料,母亲边吃面条边说:这是什么啊,太好吃了!儿子凑近这碗面闻,果然浓香四溢。从此母亲的味觉竟恢复了。后来,为了生计;年轻人把煮好的沙茶面挑到码头和渔民交换一些日用品和鱼,渐渐的越来越多的船为了这碗闻名乡里沙茶面而停靠!时至今日,这碗为孝心而诞生的沙茶面;已经成为厦门小吃的代名词!更是厦门人及外来游客追捧的厦门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沙茶面的做法看似很简单,却有着难以学到的秘方,每家知名老店都有着不外传的配方,一碗好吃的沙茶面被连汤带面一起吃完,那就是最好的评价。碱水油面是沙茶面的灵魂,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心、猪肝、猪腰、鸭腱、鸭血、大肠、鲜鱿鱼、豆腐干等辅料,最后淋上一直在大锅里滚开的汤料,一分钟之内一碗面就可上桌了(每家店做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