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吃:饺俚糍
同样位于韶关北部的乐昌,与湖南郴州接壤,也有吃辣菜的习惯。他们出产陈记辣椒酱,与牛腩串是绝配。而一道酸笋炒大肠,则唤醒了乐昌人隐藏的湖南味蕾基因。
不过到了韶关的中部,客家菜才是绝对的主角。当年从南雄南迁的中原人,就以客家人的身份在韶关定居,他们的饮食,早与南方结合在一起。
但与广府强调的清淡、本味不同,可以看出客家菜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北方元素,而迁徙过程中通常又以盐保存食物,于是客家菜一般浓重,味道偏咸。
△客家菜一般偏咸
咸香鸡就是最好的代表,用盐、黄酒、花椒、黄栀子等调味料拍打鸡的全身,顺带做个“马*鸡”腌制数小时,上锅用大火开蒸,便得到色泽金黄、咸香诱人的咸香鸡。与白切鸡不同,咸香鸡不用蘸料便是米饭的最佳搭档,鸡皮弹牙、鸡肉滑嫩,实乃齿颊留香。
据统计,客家菜的烹调技法达四五十种以上,尤以“酿”和“扣”见长,酿豆腐、苦瓜酿肉、梅菜扣肉、香芋扣肉等无一不刻在韶关人DNA深处。而三杯鸡、香菇炖鸡、仔姜炒仔鸭、清蒸腊板鸭、粉蒸鱼、上汤鱼丸等已经逐渐融入广府菜一流。
△客家酿豆腐 / 图虫
到了韶关南面的翁源、新丰等地,因靠近省会,又呈现出一定广府的饮食特色。他们口味清淡,饮食习惯更偏向广州。
在新丰,就有鹅醋钵、紫苏鸭、石角豆腐、山茶油蒸鸡、丰江河鱼、上汤佛手瓜丝等,无一辣菜,与北部的南雄简直不像身处同一座城市。
△紫苏鸭
鹅醋钵,光听名字就是酸酸甜甜的,还没吃上已经口水蔓延。鹅醋钵的灵魂在于鹅醋酱,这酱料得用鹅血和醋酸制成,为不使鹅血凝固,制作时要放入瓦钵中文火慢煮,不停搅拌,直至成酱。
吃的时候,就将这酸酸甜甜的鹅醋酱淋入原味的白切鹅中,一时间,鹅肉的香浓和鹅醋的酸甜刚好中和,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