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必修和选修是怎么分配的,高中选修和高中必修的区别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4 02:41:22

“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

使用新教材,站位要高一点。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课标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比较“上位”的要求,备课时也应当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还提到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是新提法,我们以前教学中较少关注的,新教材也在努力体现,我们备课时就应该多用心。有些单元阅读文学作品较多,在设计学习活动和问题时,多考虑诸如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的培养,尽可能往“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靠拢。

还有就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课标提出四个方面,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教材编写是努力达到这个总体内容目标的,这是整个教材框架设计的基本依据。我们备课时也要认真贯彻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做好“以一带三”:“语言建构与运用”带有语文课程的本质规定性,也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教材的使用要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很自然地把其他三方面“带进来”。无论怎么改革,采用什么新的教学形式,都不能脱离语文的本质规定性,要以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为基础,“以一带三”。在高二设计有专门的逻辑单元,其实也是语言的积累、梳理与探究,把从小学到高中学过的某些语言和思维现象集中梳理,获得提升。这是新的教学内容,虽然难一些,但不要放弃。

把“方法性知识”嵌入“研习”活动中

其实大家认真研究新教材,会发现它与老教材还是有很多接续的,不是要颠覆以前的教材,从头来过。在许多方面,新教材吸收了老教材的经验,是“守正创新”。比如语文的知识与技能,过去的教材与教学是很重视的,如今新教材仍然有它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体系,只不过是隐含在各个单元之中,不是显性呈现。比如高二必选上册第一单元要求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不同诗歌体式的节奏韵律,中册第一单元要求学会如何读经典翻译的“长句子”,第二单元要求了解文言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等等,都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事实上,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方法性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如何读一本书,如何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如何筛选信息,等等,也都有“方法性知识”,总要想办法“嵌入”研习活动中。以前语文教学也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比较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应当把这些经验纳入这一场改革中。不要动辄把以前的语文教学说成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中心”,那就是以偏概全了。

高中的必修和选修是怎么分配的,高中选修和高中必修的区别(13)

关于常规的考试与高考

使用新教材后,考试要不要随之做一些改革?回答是肯定的。大家都很看重考试,但是如何考,的确是个问题。课标对于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是有指导性意见的。大家也注意到,这两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强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的,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突出综合考查,命题指向考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几方面内容。但是课标对于常规考试,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没有提出专门的要求。高考属于非常规的考试,要体现区分度和信度,要有难度系数,否则很难选拔。而期中、期末考试不是选拔性的,更多是为了检测与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现有水平,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以其命题、阅卷和高考应该是有区别的。而现在的情况是,普遍都将期中、期末考试当作高考的预演,甚至题型、内容也都参照高考。这恐怕不合适。我准备这份讲稿时,也征求了一些特级教师的意见,他们也认为还是要体现“教—学—考”一致性的原则,期中、期末考试不能轻易“套路”高考,考试的主要内容应出自新教材,起码有70%是和新教材的学习有关的。以前语文教材版本很多,高考命题是极力回避教材的内容的。现在语文教材统编了,高考命题也要考虑和教材的改革同步,涉及教材的内容可以少一点,但也应当有一定的比例。这个问题很关键,我这里只是提醒,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能认真研究。

有些学校老师抱怨新教材比较难,于是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基本上还是用老一套办法来教。这恐怕不行。大家也都承认现有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不读书,读书少,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些都是要改的。新教材提出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我们应当积极学习跟进,改善我们教学中存在的缺失。再说高考也在改革,和课程、教材的改革是同步的,我们的教学不改革也不行。

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教师,应该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多读书,当“读书种子”,提升业务水平,发挥创造性。一个教案再好,也不能全国照搬。我的讲话,还有其他培训老师的教学建议,都不是模板,只供老师们参考。千万不能搞运动式的课改,不能搞“一刀切”,在改革方向的引导下,一些条件好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先走一步,改革的步子大一点,也可以进行一些比较超前的探索,将所取得的先进成果作为引领,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但大多数学校,还是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最好的学校,老师们往往都能使用教材,超越教材,甚至自编教材。那么这套统编教材对他们来说就是使用的素材,他们自己会剪裁调整。而绝大多数普通学校,一般县城高级中学,应当是我们编写时主要考虑的水平线。这也是体现差异性和选择性。新教材既要坚持改革,坚持先进的理念,又努力做到脚踏实地,满足大面积使用的需要。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现国家意志,积极发挥育人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教材以新时代高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作为内容主轴,紧扣培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也应当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有这个意识,有这份心,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制高点。

(本文根据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2020年7月10日在人教社为高中语文教材培训所做的视频讲课整理,刊于《语文学习》2020年第8期。)来源:语文学习公众号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